生茶已经被玩坏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生茶的门槛已经降到极低,手里揣着50元人民币,就可以梦想生产出几片冰岛班章,然后,变成几万元,再从几万变成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这样的普洱梦在过去十年里大行其道,打造出许多网红品牌,百度上甚至有了学费茶20强的说法。
而熟茶由于缺乏暴富的可能性,新兴资本或者品牌基本上不愿去经营,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过去十年来产生的新品牌,熟茶基本上只是点缀,而更多的关注点则是名山古树单株高杆这类容易作假和炒作的概念。
熟茶想玩班章冰岛古树单株高杆的概念,通常会被大众嗤之以鼻,因为产量和价格根本不允许,割韭菜不易。虽然附加了所谓的小堆发酵、木箱发酵、竹筐发酵等概念,来证明古树熟茶、单株熟茶、班章冰岛昔归曼松等各种古树熟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然而,天然的品质缺陷让韭菜收割的难度大幅增加,罕有通过炒作小堆发酵发迹者。
通过小堆发酵来证明高价原料的合理性,通过所谓的发明专利(很多是实用新型)来忽悠缺乏科学素质的土豪,通过“高端”的价格和包装彰显逼格,是高价熟茶的三板斧。这也是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浮躁现象在普洱茶行业的表现之一。概念重于实质,急于短期获利。
大堆发酵有着数百万吨熟茶的成熟经验,现存的两个缺点是炒作者的天敌:其一,是需要较大的数量,少则几吨多则几十上百吨的数量需求,让无数在生茶领域里通行的概念无从下手,毕竟几公斤高杆用来发酵就是笑话;其二,是时间周期。从制作毛茶到成品销售,最快的周期也得将近一年,而这样的新熟茶难以下咽,堆味和杂味重,汤色浑浊。要想得到好的结果,需要存放3-5年再行销售。
这两个缺点,概括起来就是,第一,需要足够的资金量才能玩熟茶;第二,需要资金沉淀3-5年,这样的资金成本对于短期炒作来说,是天敌。这就是熟茶目前不温不火的真正原因。普洱茶行业里诸多前辈和行家指出,普洱茶行业的前途在于熟茶,但资本急于获利不感兴趣,投资在普洱熟茶的资金并不够多,也不够久。
在白酒行业,茅台已经远远甩开了五粮液,酱香白酒区别于浓香白酒的最主要一点也是资金压力:茅台需要一次投料,一年才循环一次,而五粮液可短期内扩大生产能力,一年生产12次;茅台需要五年存储后才能作为新酒销售,而郎酒更提出了要7年才可以销售的企业标准,建立更高的门槛。
大滇飞扬计划把熟茶的门槛提升到五年,高海拔名山原料+大堆发酵的成熟技术+五年以上的制作周期+竞争性的价格策略,将是大滇熟茶的核心竞争力。在多年的原料和成品储备以后,我们将逐步推向市场。
没有班章冰岛昔归曼松古树概念加成,因为不需要;
没有小堆发酵竹筐发酵专利技术加成,因为不需要;
有经过数百万吨产品验证的大堆发酵成熟技术;
有高海拔名山优质台地小树原料;
有五年以上的制作周期,入口即滑。
用产品本身的口感说话,无需口舌;
无需几千几万一饼的价格来凸显逼格和身份,几十一百元的价格证明普洱茶真正是用来喝的。
这就是大滇关于熟茶的梦想。
大滇飞扬于2019年5月25日
901批四星格朗和
PS:
稻香,普洱茶典型香型
稻香,是大滇飞扬首先在行业里提出的香型;一如当年大滇飞扬2008年提出麻黑焦糖香一样,稻香主要来自大滇格朗和地区的熟茶。
像极了稻谷秸秆的香气,这是大滇飞扬小时候在高高的谷堆旁玩耍时习惯的味道,因此命名为稻香,在多年发酵格朗和熟茶的经历中,重复出现了这一香型,证明不是偶然。
高达1600-1800米的海拔,30年以上树龄,达到老树标准,台地或者乔木,2014年4月底到6月初的原料,大堆发酵后,采用3-5级料为主,宫廷特级为辅,一口料压制,陈化近5年,构成了901批大滇格朗和熟茶的所有要素。
在2019年5月24日大滇昆明店开汤901格朗和熟茶,未醒茶,洗茶汤色即已透亮,入口即有明显稻香,在4-5水时达到巅峰状态,汤水细滑。持续15泡后汤色转淡,仍有明显红糖水味道,令人愉悦。在座茶友评论为:香雅,不苦不涩,有轻微陈香,入口滑,甜而不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