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后感:问问你自己,你适合卖课吗?

作者: 赵简然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14:58 被阅读0次

    看完笑来老师的文章,我发现自己想的跟笑来老师想的方向不太一样,在看到题目的第一瞬间,我想的是“什么人才适合卖课”,笑来老师说的是“我们应该卖什么样的课”,在这个地方,我觉得还是我原始的角度比较符合题目立意哈哈哈哈。

    除此之外,笑来老师的内容全部GET到了我的点,以往看完都是冷汗直流,唯独这次“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

    我跟笑来老师竟然在这个问题上看法一致!太酷了吧!

    笑来老师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微信上能售卖的课程很多,但是不建议大家做“教人家怎么去做视频号”一类的课程,一是这种课程靠的是“信息不对称”,不能“长期持久的赚钱”。视频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的人有一定类似软件的基础,外加研究的比较早,所以会比别人多走一两步,也就能利用这个信息差来赚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息差会越来越小,靠做这个赚钱的人也就没办法赚钱了,又需要去挖掘别的“新东西”,疲于奔命。二是这种生意本身不属于“公平交易”,因此更不应该做,主讲人在类似课程里面所教授的内容或者“经验”,可能自己都没有实践过,自己也都没有做过,如果你自己都没做过、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靠谱与否,就不该教给别人,否则就是“别有用心的罪犯”;三是只教给小白的话,会被学生“反塑造”。我们以为我们是“骗傻子”,其实这种感觉反而也会要了我们的“命”,当我们会“1+1=2”就能挣够吃饭的钱时,我们还用得着思考怎么论证“2+2=4”吗?可能很少会有人有这种追求了。

    第二,我们要售卖的是“有价值的课程”。一是这种有价值的课程内容都是很朴素的,讲的都是最基本的道理,也就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东西,“秘籍”、“绝招”啥的基本都是假的,因为所有的知识教到最后,都离不开一个“练”字;二是真正有价值的课,都应该简洁明了的,正如英语里所有的重点知识加起来可能都用不了一本书,剩下的就是不停的用了,根本不需要“灌水”;三是“教育”都应该时间短,“教练”才应该时间长,学生真正需要的并非课程,而是“社区”,一个在短时间内传授完知识且对他不抛弃不放弃的老师+一群都很苦但一起苦中作乐的队友,这才是学生动力的源泉,也就是“微课+大社群”模式。

    老赵感悟

    笑来老师的分析,尤其是后半段对于课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分析,真的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就在一个多月前,我在教研里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

    教了这么久,真不知道该教点啥了,因为不管我们教了再多的理论,最终都是实战能力最强的人分数高,所以“教”不是重点,“陪”和“练”才是王道。

    还有就是对于“有价值的课程应该拒绝灌水”,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我很喜欢简单粗暴的课程设计,跟英语一样,公考面试真正的核心干货可能加起来讲也用不了一天,如果进行有意识的筛选、使其更加贴近不同地方的考情,甚至连半天都用不了,比如我之前总结的河北省考考情、考点,真就半天讲完了,但目前很多机构其实都是“为了显得多而显得多”,动不动就给学生好几箱子书、几十节的课,美其名曰“良心商家”“让你看、帮你学”,好多学生还就吃这套,仿佛占了多大便宜似得,但你细想,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有哪个学生真能看完这些东西?哪个学生真能听完这些课程?反正我当年没这样学过,我教的学生也都不是这样考上的,可见,部分商家是真滴坏,有的孩子是真滴萌。

    结合自身,我认为我是适合卖课的。

    第一,课程符合“长期主义”。我要教的是公考、事业编、银行面试方面的课程,可以持续的教,而且教授的时间越长我的课程越值钱,可以“长期持久的赚钱”。

    第二,课程符合“公平主义”。跟笑来老师一样,我一直信奉一个观点: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那我凭啥教给人家?我自己靠着这些知识和练习技巧在同一年拿到全市公考面试第一、保险公司全省面试第一、银行面试第一,又靠着这些知识教了五年的学生,上岸率总体保持在65%左右,说明这些知识对我行得通,其他人也用的了;这两年也有很多朋友劝我“跨界”,笔试面试一条龙,原因很简单:进面试的学生有比例限制,是1:3,而笔试没有比例限制,这就意味着如果招考1000个学生,我带面试最多也就3000人,可带笔试的话可能就有6千甚至6万人,潜在的市场更大,赚的钱更多。但是我一直很拒绝,问就是一句话,“别闹,我不想误人子弟”,我自己当年就是笔试渣渣,纯靠面试才实现的翻盘,所以哪怕我现在对笔试知识也很了解了,你来问我我可以给你提供各种知识,但仍然不会拿来卖课,因为“我自己做不到”,所以我不能教。

    第三,课程有助于“自我提升”。在“开门迎客”的几年来,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让我“头疼”的。这里的“头疼”不是因为他们蠢笨,而是因为他们太过于优秀。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接了一些外交部或者其他部委的班,好多都是清一色的“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有些同学从一张嘴就让我感到压力很大:逻辑清晰,内容完整,表达流畅,论证充分,虽然还有一点点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啊!根本不知道怎么点评人家!这种时候就必须让大脑的火力全开,各种想办法帮他们突出优势,各种练习帮他们拓宽思路,这也是“反向塑造”自己的过程。

    老赵的原版思考:你适合卖课吗?

    我也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到底适不适合卖课?或者说,我到底适不适合做销售?

    但是因为懒惰,懒得动脑思考,惰于研究案例,一直未能有个定论。

    在这里简单记录下我自己浅薄的观点,想完后再跟笑来老师的进行对照。

    “你适合卖课吗?”如果要进行判断的话,就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如何评判是否“适合”?

    1.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标准,最简单就是用结果反推,即“只要能卖出足够数量的课程并从中赚钱”,那就是“适合”,反之,如果做了一段时间还不能卖出去,那可能就是不适合。但问题就在于,除非你有一定天赋、或者从小就训练有素,不然短时间内确实很难卖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评价是否“适合”的标准就不成立了。

    2. 既然不能以结果倒推是否适合,我们就需要找到其他的标准。比如,“一个适合卖课的人通常具有哪些要素”,而我们只需要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具有这些要素,这样看来,符合条件的就适合,不符合条件的就不适合。这条目前看来大概合理,只要我们找到“原理性”的标准,找到适合卖课的人的“0号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3.找到了一个简单粗暴但有效的标准后,我们就需要再进一步的细化思考,看看这些标准都包括哪些内容。那些卖课或者卖东西很厉害的人大多都有自身特色,薇娅主打的是“物美价廉 服务方便”,笑来老师主打的是“分享人生 一起赚钱”,罗永浩主打的是“充满理想 面向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和特点并以此来吸睛,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自己的特色,关键是要有一个或者几个方面是其他人都无法比拟的,或是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或是肤白貌美大长腿,或是声音甜美惹人爱···总之,让人喜欢看你,并且愿意相信你,这样才能摸到卖课的门。

    4. 除此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流量,如果想要卖的长久的话,还要课程质量有保障,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品牌,而一旦品牌建立起来,我们的雪球也就滚起来了,剩下的按部就班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后感:问问你自己,你适合卖课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to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