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历尽磨难
1958年8月,国家号召农村办集体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劳动不计酬,人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当时,全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人们把家里所有的铁制品都贡献给国家炼钢铁,包括做饭的铁锅。
村里的集体食堂办起来后,全村近百口人在一个食堂就餐。每到食堂开饭的时候,有的一家人打了饭,就在食堂里吃饭;有的打了饭,带回自己家中吃。当时,我三哥出生只有两个多月,母亲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复原。每天到了食堂开饭时间,父亲把饭打回家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
一开始,食堂里的生活水平很高,一天两顿饭,顿顿都是白面,而且逢年过节还杀猪宰羊,给社员们改善生活。可是,由于食堂管理者经验不足,不仅浪费现象严重,还出现了多吃多占的现象。
1959年,全国遭受严重的旱灾,粮食大面积歉收。食堂的伙食水平下降了,开始用粗粮代替了白面。虽然粗粮难以下咽,老人和小孩的肠胃受不了。但起码还能填饱肚子。到了最后,连粗粮都供应不起了,每顿饭从食堂里打回来的饭,成了拌有野菜的面糊。每次开饭,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外祖母的喊骂声,三哥的哭叫声,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集体食堂开了不到一年,因为粮食供应不上了,只好停办。生产队给各家各户限量供应粮食,这可害苦了广大社员们。为了响应国家大炼钢铁的号召,大多数家庭把家里做饭的铁锅都上交了。只有那些个别有头脑的人,在家里偷偷藏匿了一口铁锅,而绝大多数人都面临着没有锅做饭的境况。
人被逼急了,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为了能够把饭做熟,什么铁盆子、铜马勺、瓦缸等都派上了用场。据母亲说,她当年就曾用过瓦缸给家里人烧过饭。后来,父亲想尽办法,终于买回了一口锅,才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1960年,全国农田再次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风灾、涝灾,粮食产量再度大幅度下降。加之,当时,我国和苏联关系破裂,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偿还债务,粮食更是奇缺无比。一开始,生产队给每口人每天供应八两粮食,后来,就连八两粮食都无法保证了。父亲从队里领回来的粮食,越来越少。
为了糊口,野菜、树皮、绵蓬籽、玉米芯等都成了粮食替代品。到后来,地里的野菜被挖完了,树皮也被扒光了。大人小孩一个个都被饿得面黄肌瘦,连走路都没有了力气。当时,我大哥12岁,二哥7岁,三哥两岁。大哥和二哥饿得连走路都有了困难,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三哥头和身子大,腿都胳膊又细又长。他饿得整天不住嘴的哭,嗓子都哭哑了。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饿得皮包骨头,父亲心如刀绞。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父亲决定出一趟远门,一是为了到外面给家里人找吃的,二是把他自己的口粮省下,留给自己正在长身体的三个儿子糊口。
父亲出门前,对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定要照顾好老人和三个孩子,他出去找到吃的,十天半个月就会回来。
安顿好家里的一切,父亲怀揣着几个菜疙瘩,推着一辆独轮车出门了。离开家之前,父亲听人说过,西边的子午岭树林茂密,他想去那里碰碰运气。为了抄近路,他走的都是崎岖的山路。一路上,父亲渴了,就喝山泉里的水;饿了,就在山里采野果子充饥;有时遇上好心的人家,还能留他住一宿,喝一口热菜汤,但是,那个时候到处都缺粮,这样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时间,父亲都是风餐露宿,靠着山泉水和野果子,支撑着他一路往前走。
到达目的地,父亲忍着饥饿在林子里转了好几天,除了捡到了一些青杠树的果实,再没有任何收获。那时,人人都在挨饿,为了糊口,人们把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树林里凡是能充饥的东西,早被人搜寻一空。而父亲之所以能捡到青杠子,是因为这种果实外表坚硬,果仁里含有胶质,不仅味道十分苦涩,而且吃进肚里难以消化。人们只有在饿得实在不行的时候,才选择用它来充饥。
当时,父亲从家中带的干粮早就吃完了,他饿得浑身没有一丝力气。可是,父亲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自己不能就这样倒下,一家老小还在家里等着他呢!
在这个信念支撑下,父亲饿了,就吃几颗青杠籽,又继续赶路。一路上,父亲不知饿昏过去多少回,但醒来后只要能爬起来,就继续朝家的方向艰难地行走。
因为父亲长时间靠青杠子充饥,难以消化,肚子胀的像一面鼓,痛苦难耐。他最后一次昏倒在路上时,离家已经很近了,路过的一个熟人认出了他,才救了父亲一命。
父亲回来之后,发现家里不见了自己大儿子的,顿时慌了,急忙向我母亲打听。
原来,父亲离开家之后,家里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大哥饿得实在受不了,在上学途中,跟着和他一起上学的堂哥堂姐们,步行五六十里路,去投奔在林场工作的一个堂哥。
大哥他们偷偷地走了之后,三伯父不放心,去林场看望他们。发现林场的领导给他们安排了活计,饭管饱吃。三伯回来的时候,大哥还把自己省下来的馒头捎回来,给自己的两个弟弟改善生活。
得知这些情况后,父亲的心才安了下来。然而,对于父亲来说,更大的磨难还在后面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