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毒肆虐人间的日子里,除了医护人员和一些必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外,大部分人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社区管理,自觉隔离在家,这种“隔离”主要是一种保护性质的隔离,目的只有一个,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病毒传播,这是防控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
在最初的日子里,大部分人还比较享受这种“不得不宅在家”的感觉,春节假期得到了延长,这也是百年难遇的事情。但是时间一久,不少人就出现了不适应的感觉,毕竟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生活状态,他们开始担忧返岗、返学,担忧疫情的传播,担忧经济的滑坡,严格的社区管控也给生活造成了一些不便,在以往忙碌时渴望得到的“吃了睡、睡了吃”的感觉似乎并不是很美妙,这种长时间的宅家,让人感到烦闷、空虚、焦虑,我们的注意力似乎找不到集中的点,手机在手里不断的解屏锁屏,各种头条隔一会儿刷一次,似乎难以找到能令人兴奋起来的原因,人们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回想这段时间,在网络的世界里,也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热点,做面皮、烤面包、学蛆爬、立扫把,也许,只有在无聊的时光里,这些看起来很普通的事情才会引起跟风式的关注。在一阵喧闹过后,朋友圈又恢复了沉静,一阵阵的空虚,再一次占据我们的心灵。
在与家人“隔离”在一起的日子里,亲情似乎更加饱满,没有了工作带来的压力,年轻人和父母有了更多的交流。不用朝九晚五的赶路程,使得很多年轻人的厨艺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平日了回了家懒得交流的小两口似乎也在隔离的日子里重新找回了共同的话题,没准到年底的时候,家里还能在添丁进口。当然,待在一起久了,也难免日久生烦,不修边幅、磕磕绊绊,特别是还要上网课的学生们,对于网上授课的方式,学生不适应、老师不适应、家长也不适应,课堂没有了监督、没有了互动,本就“不安分”的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也或多或少的造成了“亲子矛盾”。
最难受的,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独自隔离在家的人,自由天地带给人的快感,并不能像想象的那样一直持续下去,不规律的生活打乱了生物钟,白天不醒,晚上不困,担忧着远在异地的家人,他们的生活如何,健康如何,除了网络,找不到任何交流的出口,粗糙的管理着自己的一日三餐,案头的书拿起又放下,似乎也进入不了阅读的状态,刷完头条刷抖音,各种手机游戏虽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过后,仍是对时光虚度的悔恨,一天的时间,似乎在冥想、无趣和睡眠中过得飞快,不少人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幽灵,游走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如同行尸走肉。
隔离在家的日子也许会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以前忙碌时渴望的“闲下来”的生活并不十分美妙,久忙或者久闲都不是理想的状态,忙闲有间才能更好的体会快乐,我们有时候对家人的唠叨感到烦躁,但一个人宅久了,又会想念那种唠唠叨叨的感觉。所以,幸福,不是我们想象的别的状态,幸福恰恰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唯盼疫情早日结束,让生活回归正常的状态和秩序,各安本职、各守本分、有忙有闲,有松有紧,也许这一天不会太久,等到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念着朱自清先生的《春》,带着老人、孩子去公园里、去田野里,去市场上,去人群中,去感受盎然的春意,去体会健康的美好,去享受忙碌中的悠闲,去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中找回内心的安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