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真的没有灵感写文章,心里被一些自私的情绪占据了。
因为昨天被一个一直细致入微服务的理发店给“敷衍”了,之前每次剪发店主恨不能耗时一个小时巴把头发一根一根裁剪,这次前后总共不超过五分钟。
走出理发店,我的心理落差太大,感觉不会再爱了。
心里一直就这样追问“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是那么信任你!”
再后来,我开始悔恨,为什么不当场就跟她直说,为什么没有立刻把不满说出来,而要回家才开始让这负面情绪在胸中发酵,甚至让我一直无法高兴起来?
我开始觉得自己软弱,被欺压了,可又无处申诉,好痛苦。

下午一看手机的作者群,一百多条未读信息,群里有什么大事了吗?
一看果不其然,总监试用期就要到马上应该转正的群主姐姐,在转正前三个小时,竟然收到了公司的辞退邮件!
在转正前被辞退?总监?没有任何理由?

这TM都是什么事啊?
我的气结与郁闷有又翻了几个N次方。
写不出来文章那就不写,我按着自己学英语,误打误撞撞到TED一篇题为《How to speak for yourself/如何为自己说话》的演讲,这演讲仿佛就是命中注定在等着我,提示我人生之疑问的标准答案啊。
01放大声说话并不简单。
演讲者是社会心理学家Adam Galinsky,他致力于向人们传授如何激发别人,有效沟通。

在演讲中他宣称自己也是在一个月之前,当他和妻子初为人父母时才理解了“放大声说话不简单”的真正用意。
和每个普通人一样,他们认为那是一个神奇的时刻,一个令人兴奋与激动的时刻。
但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时刻。
尤其是当他们从医院回到家的时候。(此处我的共鸣略去5000字)
因为他们并不确定,刚出生的宝宝是否靠母乳就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了。(相信很多新手父母都会有同感)
他们很想打电话给他们的儿科医生,但是他们不想给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或是被当做疯狂的神经质的父母。
所以,尽管他们很好担心,好焦虑,仍然选择了等待。
当他们第二天一早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立刻给宝宝开了处方,因为孩子已经严重脱水。
现在,宝宝已经好了,医生也让他们放心,尽可以随时联系。
但是在那一个重要时刻,他意识到应该把担心大声说出来,但他却没有。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却会在不该说话的时候大说特说。
Adam有一个悲催的双胞胎兄弟,在十多年以前,当Adam让自己的亲兄弟失望透顶时,他也真正见识到了“不该说话”的时刻。
这位可怜的双胞胎兄弟是一个纪录片摄影师,他的早期的一些摄影作品被一个公司青睐。
Adam兄弟很激动,也很倾向于接受这份邀请。我得说这真的是个好机会!
但是,Adam作为一名谈判专家,他直接要求兄弟拒绝这份邀请,并帮他起草了一份完美的合同。
而事实证明那就是一份完美的——侮辱。
那家公司感到被冒犯了,火冒三丈,他们直接撤回了邀请,然后Adam的兄弟也就托哥哥的福,一毛钱也没挣到。
再后来深陷迷惘的Adam向全世界的不同地区的人去问同样的问题:关于大声说出来的两难的问题。
我很同情那些人,被问这个问题,无疑让人更加郁闷。
果不其然,所有人,在不同的情境中都陷入同一个“困局”:
我能在老板犯错时纠正他吗?
我能跟一直踩我脚的同事对质吗?
我能在朋友开不合时宜的玩笑时打断他吗?
我能跟我最爱的人说出我内心的不安全感吗?
02可接受行为范围
通过这些人的悲催经历,Adma认识到:每个人在别人那里都有一个可接受行为范围。(这话说出来又让我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言行对别人来说太强势了,比如他对他兄弟所做的那件自以为是的蠢事;有时候,我们的行为又弱爆了,比如他和妻子的表现。
这个范围指的是什么呢——当我们乖乖待在这个别人给我们画的这个圈里的时候(脑补一下唐僧被孙悟空画个圈保护的场景),我们会被奖励,而当我们出圈了,我们就会收到不同形式惩罚。
比如唐僧会被美艳的妖精抓走,而我们一旦出圈就没那么幸运了。
你将遭受到比如被开除,被贬低,甚至被排斥。
我们失去加薪、晋升或是交易。
(好吧,我好想当一个唐僧)
而这时候,我只想知道,这个圈,哦不这个啥啥啥范围从哪得来,谁给我画的?不是,谁规定的?
Adam叹了口气,让我先弄明白第一件事:你的领域是什么?
他说我们每个人在他人那里的可接受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范围,它会随着语境放大或缩小。
03有实力才好说话
听到此处,我的大脑已经卡壳,我好后悔点开了这个演讲,还是一直糊涂着比较轻松,真相好复杂。
Adam看出来我在走神,拿起小棍抽了我一下,我只好继续听。
他说,有一样东西在我们的可接受范围大小这件事上起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的实力。
也就是说你的实力越大,你在别人那获得的可接受范围就越大!
我不得不追问:实力是神马东西?
Adam一脸嫌弃,举个栗子:
在谈判中,实力就是你的解决方案。比如他的兄弟,没有话语权,因为他没有实力;而公司有很多备用选择,所以看出他们的实力很强。
看我似懂非懂,Adam的小棍敲了敲黑板:有时候,到一个新的国家,比如移民,或是加入一个新的组织,或是对一件事情没有经验(Adam和妻子刚做父母),有的时候是在工作上,老板与下属……
重点是,当我们有强大的实力时,我们的可接受范围就会变得非常广,我们就有充足的话语权。
此处可以参考《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他什么都不会,可是人家有实力,随意想贬谁就贬谁,孙悟空也不例外。
而当我们的实力不足时,我们的可接受范围就会缩小,行动会变得局限。
我打起了呵欠,又挨了一小棍,Adam问我“听懂了吗?”
我困意全无,站起来大喊:“因为我没实力,所以我在你那里的可接受范围很小,我打个呵欠,你就惩罚我!看看那边那个打呼噜的马云,就因为他有实力,你就可以容忍他的所有行为!”
Adam张了张嘴,又闭上,然后轻轻点头居然默认了。
04有实力就任性

社会心理学家的还在演讲中列举了很多可以让他人接受自己的方法,但我觉得那有点”美式“,不一定适合我们,但我记住了一条:不想被动,就得有实力。
希望让和我一样内心不平又不知如何发声的你,看到问题本质,:你够不够有资格,是能不能获得话语权的根本。
与其抱怨世界不公平,或是怨天尤人,都不如把时间用来武装自己,当你够强大了,所有人都愿意当你的盟友。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Anita在简书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