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去医生办公室找郭主任。她正准备去抢救一位病人。见我找她,用简短的语气说:“你说。”
“我是35床病人的家属。今天林大夫来过,说病人血管太细,不能做瘘。要回家锻炼两个月再来。所以我要求尽快出院。”我说。
她脸色一沉说:“不行。病人的血色素都到5.5克了。我们必须给她输血。要治疗一段时间才能回去。”
闻听此言,我吓了一跳。倒抽一口冷气道:“啊?是这样。那就赶紧治吧。不走了。”
回到病房,我赶紧给弟弟打电话,告诉他母亲病情的进展。正说着,郭主任来了,她让我先不要打电话了。又说:“不好意思。刚才弄错了。我把34床和35床弄混了。需要输血的是那位病人。你们可以出院。”我顿时眉开眼笑,松了一口气。坏消息被证实是假消息,总感觉是发了一笔财。
郭主任说的那位病人是来自宁阳的。与我同岁。看脸色就知道病情严重。她的脸比烤地瓜还难看。手也是同款颜色。黢黑加焦黄。嘴唇是紺紫中泛白。肌酐900多。走路没有半点力气。自入院以来几乎不说话。整天闭着眼躺在床上。
郭主任问:“你们想明天出院,还是后天?”
我说:“明天。”
她回办公室下医嘱。护士来给母亲提取核酸检测样本。让我也赶紧去门诊楼做检测。按照规定,病人和陪护出院前必须做核酸检测。
今天六点刚过,我就去买早饭,陪母亲洗漱。吃完饭,我取回了核酸检测报告。遵照林大夫的嘱咐,去护士站要两条压脉带。回答是你去找负责你的护士要。于是又找护士要。得到的答复是给病人打完针再给我。
今天是周末,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少。问了几次,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得到的答案都是“等着”。什么时候给我压脉带?得到的回复是“你走之前给你。你从早晨就要压脉带,到现在还要。”
等到十一点也不来人。我只好去买午饭。午饭快吃完的时候,来了一位笑盈盈的年轻医生,态度温和。递给我一份出院记录。并耐心地向我逐一讲解回家怎么用药。
随后我去护士站办理了出院证。到住院处结账。排在我前面的一个热心女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条,提醒我按照上面的地址去2号病房楼1楼12号窗口,先审核,才能再回来结算。
天哪!我当时就有点懵,根本看不懂纸条上的地址。走到院子里找了一圈2号病房楼在哪里也没找到。问了一个男子,2号病房楼在哪里。他研读了半天如同密电码一样的小纸条,无法破译。我又回来,找到给我纸条的女子,悉心请教。我似乎听了一个大概,需要走出这个院区,走过一段马路,再按图索骥。我千恩万谢地告辞。一路不耻下问,七弯八拐,总算摸到了正门儿。两条长龙排在那里。我难逃墨菲定律,选择哪排都怀疑自己站错了队。前面的一个男士跑了一上午,不是这个材料不对,就是那个地方没登记,直接把他惹火窜了,跟工作人员大吵起来。
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我的前面还有六七个人。于是我自暴自弃,决定下午再来。
下午一点半上班。我一点就去了。排在第二位。素不相识的人们站在一起闲聊,都有一肚子苦水。就医难。劳心劳力。四处碰壁。晕头转向。花钱受罪。
审核顺利通过。回到住院处,又得排队。这时候我有点担心,万一老公开车来了,我还办理不完手续,病房门口是单行线,不让停车,咋办?
好在还算顺利。我抱着行李,提着包裹,带领母亲出来,等了不到十分钟,老公和弟弟才赶到。
回家的感觉真好。遗憾这次的目的没达到。希望母亲勤奋练习,下次顺利成功。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天气越来越暖和。路两边的杏花都开了。
这回真切地体会到了外出住院的不易。真是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祝好人一生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