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奥地利首都维也那去“音乐之都”萨尔兹堡,上A1高速公路不久,我都会默默凝视窗外,等待惊鸿一现的十秒钟。
如同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遥望久违了但会如约而来的一张熟悉的面孔。
那是远处高岗之上,如同笼罩着神的光芒,缓缓进入眼帘的一片恢弘建筑,象一艘巨船,在墨绿色的波浪之上稳稳地航行——那是阳光下的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
明黄色的巴洛克式主体建筑,在晴朗的早晨,会呈现耀眼的金色。加上旁边蜿蜒流过的“蓝色多瑙河”和明净的天空,更显得气宇轩昂。
这种明黄色,是当年哈布斯堡家族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1772-1807)最喜欢的颜色,被人们称为“特蕾西娅黄”,在整个德奥地区的宫廷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事实上,修道院的前身原是贵族城堡,属于巴奔堡家族(Babenberg)——第一个统治奥地利的家族。
“奥地利候爵”利奥波德二世在1089年把这座家堡赠送给了当地本笃教会的修士们。
从修道院内庭铺地的青石上,人们可以找到古堡的感觉。
1160年修道院正式成为修士们前来学习和进修的地方,具有了神学学院的功能。从那以后声名渐盛,15世纪以来,以数量庞大的藏书和严谨正统的修士生活,成为奥地利及南德地区的修道院典范。
梅尔克修道院图书馆,收藏近千年来书籍9万余册,包括许多珍贵的中世纪古籍手稿。游走其中,仿佛身处哈里.波特的故事中,这对每个爱书之人,都是魔法般的致命吸引力。
想象一个宁静的午后,坐在一副古朴的梯子上,手捧一本古籍,在文字间穿越时空,与另一个等候已久的灵魂相遇......
中心大厅的穹顶画,是奥地利著名巴洛克晚期风格大师保罗.托格儿(Paul Troger, 1698-1762)的作品。
信仰女神高居穹顶中央,天光明亮,环绕她冉冉上升的四组天使分别代表了智慧,勇气,谨慎,正义。整幅画作色彩明丽,气氛轻快而热烈。
这是托格儿的典型风格。早年游学于威尼斯,罗马和拿波里,跟随意大利名师学习过的托格儿,以其明亮艳丽的用色一扫18世纪早期德奥地区宗教画阴暗浓重的画风,成为当时巴洛克风格的代表艺术家,其洛可可格调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家。
修道院的另一处洛可可杰作是游人最爱拍的旋转楼梯。coco从来讨厌拿自拍杆的人,不过这一回,你赢了。
修道院的礼拜堂部分,则充分代表了巴洛克式宗教建筑的内饰风格,其华丽程度,不输凡尔赛宫。
当然,我们今天看到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并非梅尔克修道院始建时的原貌,而是1702年至1736年扩建的结果。
启动工程的修道院院长贝特霍尔德.迪特梅尔和总设计师雅各布.庞德桃尔虽然都没活到工程完工,但留下这样的建筑杰作,也足以含笑九泉了。
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如今的梅尔克修道院,虽对游人定时开放,但仍是一所传统的修道院,保留着宗教和神学教育活动。共有近900名修士和修女在此学习和生活。
梅尔克修道院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巴洛克式修道院,8年前coco曾游览过一次,一见钟情。以后即使多次经过,每一次的远望,仍能让我屏住呼吸。
如同一个不能亲近却念念不忘的情郎,让人甘愿一遍遍重复相同的旅程,只为在途中的某个地方,与他远远对望......
文末彩蛋:修道院背后的山坡下,是多瑙河的游船码头。游人们可以在这里上船,领略从梅尔克(Melk)到克雷姆斯(Krems)30多公里瓦豪河谷(Wachau Valley)美景。
象莱茵河谷一样,多瑙河上的瓦豪河谷,也有幽深的古堡,夹岸的葡萄园,明艳的小镇,因秀丽的风光和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风格而名列世界遗产名录。
coco念叨了两个月莱茵河,多瑙河明显表示不服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