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目即忘,我们该如何拯救阅读?

过目即忘,我们该如何拯救阅读?

作者: 字符集 | 来源:发表于2021-12-23 17:31 被阅读0次

    我从小便喜欢阅读,日积月累,看了不少书。从历史到文学,从武侠到仙侠,从理论到实用…..算得上涉猎广泛。可量大质也算优的阅读,除了给我带来一点酒桌谈资外,并无其他好处体现。往往过目即忘,浪费时间。等要用时,还得回去翻书查找,重读一遍。认知到这样结果,我对阅读越发不自信,越发抗拒。

    我知道多阅读会有好处,不应该放弃,也尝试去做有效阅读。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以为多做笔记就能实现有效阅读。每回看书都誊写下密密麻麻的笔记,以加深记忆。可即便如此,最多也就短暂记住几个印象较深的点,不出一个星期,还是忘得一干二净。次数多了,便慢慢没了阅读的心气,现在除了经常刷新闻,书本基本不看了。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最近看了别人的阅读心得,终于找到答案。

    书看了,笔记也做了,看似勤恳,其实做的只是浅层阅读。作者每句话都能看懂,当时也把一些要点记住了,可合上书就忘。那是因为缺少了最为关键的思考,而没能做到深度阅读。根本没有去认真思考一些问题,如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主题,论点论据,以及是否对自己有用,如何应用….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故而阅读效率低下。这便要转变阅读方式,不应再用战术勤奋来掩盖战略懒惰。

    也许有人认为阅读应该是轻松自由的,是项不求回报的爱好,我不该把阅读看得太功利。这种心态可用在看闲书上,用在阅读实用类或理论类书籍上则行不通。毕竟我们阅读这些书,是抱着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去的,效率太低、效果太差的话,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影响日后阅读的积极性。总之,有效阅读是必要的,方法也是需要的。

    所谓有效阅读,就是主动接受知识,联系并应用知识的思维过程。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无论看多少书,笔记记多少,如果没有思考和应用,知识终究到不了自己脑袋里来。

    什么是有效阅读现在清晰了,可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阅读前做好准备工作。反思自己以前的阅读,从来都是急匆匆拿起一本书,囫囵吞枣读完,抄下笔记,最后脑海里仅记住作者的只言片语。这便是不做阅读前准备的弊病。如果阅读前先仔细看看书本序言和目录,大致了解内容后,在白纸上写下自己关心的问题。后面带着问题去阅读,有了目标,专注力也更高。读完书后,再来回顾原先的问题有没得到解答,作者怎么解答的….这样阅读便有了一定深度了。

    另外,阅读时注意做复述。每读完一小节,便合上书,试着对空气讲解。这时,千万不要靠记忆力去背,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这个步骤可以强迫自己把脑筋动起来,去进行思考。帮助巩固知识,并发现自己理解不够的地方,重新回顾学习。

    复述中或阅读中还应大胆提问,把自己的不懂和质疑提出来,在书里或书外寻找答案。

    最后,还得把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做输出应用。如果知识只是输入,没有输出,便如宝剑束之高阁,久了生锈进而遗忘。知识输出有两种方法,一是文字上输出,二是行动上输出。

    文字上输出,便是阅读后,把自己的思考转化成文章。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干货文章。相较而言,写干货文章要比单纯写读书笔记好处多。首先,一本书的内容往往可解答多个现实问题,写出多篇干货文,知识利用率高。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去写文章,便要求人去联系具体生活,发现案例和剖析案例,深入思考。写干货文,可使用SOCA格式分析案例,即按照情景、冲突、问题、答案这四部分,来安排写作内容。

    行动上输出,即是要求人把知识直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来实践。这不但让人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还可以让人通过实践来获得经验和感悟,反过来优化调整原来的知识。

    显然,阅读的获得感与娱乐性,不可兼得。实现有效阅读的过程,无论是阅读前准备,还是复述、知识应用,都要求读者有一定的专注度和执行力。无法一蹴而就,开始肯定会遇到困难以及感受到痛苦。不过坚持久了,人的知识广度深度、思维能力也将得到极大提升。知易行难,我也还在路上,愿与诸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目即忘,我们该如何拯救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ji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