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谍战小说且饶有兴趣。每个章节代入感特强,读罢百转千回、荡气回肠。
有时会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有时会命悬一线、提心吊胆,嗓子急的直冒烟儿。
读这样的谍战小说真是刺激、过瘾。什么感觉呢?但凡打开书就想把它一下子读完。
可当你兴冲冲去读的时候,却发现一个“致命”的硬伤。常常是读不了几行字就被卡壳,这 这 这个字念什么呢?又是怎样的意思?
唉!真是浅薄而孤陋寡闻——“书到用时方恨少。”
“嘿嘿,哥们,看看这个字读什么呢?”
“哦,这个字(觑)应该读Yu”
“你确定不?感觉好像不读这个音吧!”
“让我给你查查啊。”我家晓林同学拿起手机和放大镜搜寻答案。
我继续拿着书往下读。分分钟晓林同学告诉我答案:这个“字”读四声qu,有好几种用法。
(1)轻视,看不起的意思,比如不容小觑。
(2)看,瞧的意思,比如面面相觑,偷觑。
(3)近义词、反义词、出处等等。
“好了,谢谢老师,本姑娘记住了”。读书继续:
【这沈继庆的个子,少说也有一米八五,瘦的像根旗杆。脸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鼻子和一双眼睛特别大,显得精明强干。
季风昨天晚上,已经明确告诉谷一平,说沈继庆他是个“钉子”。已经投靠了毛人凤。原来他可是冯玉祥手下的人。
沈继庆号称“万事通”。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他同任何人都毫不费力的找到共同语言。
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九朝十八代,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文明史背的滚瓜烂熟,没有他插不上嘴,搭不上腔的。但外表从来不露心迹,和和气气的。季风背地里骂他是“不露齿的狗。”
沈继庆喝了三杯酒,怨天尤人地说:“自古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九州咽喉啊。徐州九里山古战场上,折戟沉沙,不知埋葬了古往今来多少豪杰的白骨……】
读的正上瘾的的时候,又被卡壳了。“嘿嘿,哥们,这个字念啥呀?肯定是一个成语,不知道怎么用,帮忙查一下呗!”
我拿着书又举到晓林同学眼前,手指着成语“折戟沉沙”给他看。晓林同学接过书却绷着嘴儿的直冲我笑。
“这是你读书呀?还是我读书?一晚上没个消停,都查了十几个生字了,你自己不会去查?”
我也低下头“噗嗤”笑了。“这些生字,太影响我读书速度了,我手机没电,正充着电呢?你没发现这种方法特别收益,记忆特别深,一举三得。你查一遍,你学习了一遍;又给我讲一遍,我又消化一遍,认字儿识字儿,输入输出,反反复复。这挺好的呀,男女搭配,读书不累。哥们儿,你还得感谢我呢”!
哈哈哈!分分钟晓林同学又给出了答案,还引出一首诗来……
折戟沉沙的意思就是:戟(ji):是一种兵器,折断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战争)失败惨重。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看来读书识字绝对是有方法的。
晓林同学告诉我,他读书时遇到生字马上就去查。这样的生字不容易忘掉,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我读书的方法则遇到生字就直接跳过去,或者把生字写到一个本本上回头去查。从此却往往就没有了回头,再读书时那些字依然不认识。
感谢我哥们,读这个章节共十八页,他帮我查了20多个生僻字,包括平日里很少运用的成语在内。
晓林同学还特别建议我,应该把古诗词好好通读一遍,弄懂了那些字词句,那将受益匪浅。因为他本人特别喜欢古诗词,喜欢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不容小觑的这个理工男。
我呢,目前则迷上了小说。古诗词嘛稍后稍息。
我正在阅读的这部谍战小说,名字是《中正剑之梦》。是已故著名作家、编剧张笑天所写。
说起张笑天也许有些人感到陌生,但我要说出其中的两部电影,你就会感到亲切而惊讶。一部是《末代皇帝》,一部是《开国大典》。
读这部长篇小说《中正剑之梦》纯属意外,是我在家翻书无意中寻到的。起初并没有多大兴趣。只是它的外包装吸引了我。窄窄的一个长条它并不占地方,出去携带特别方便。
可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进入了状态改变了模样。本书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紧张刺激,一环扣一环。人物性格鲜明,语言通俗流畅。
还有这部长篇小说,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叙述,交叉回忆来龙去脉,交代得特别清楚。
我没有任何推荐宣传之意,纯属自己喜好。毕竟是一本早已经发黄掉了皮的老书。
人们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它就是多彩世界的调色板,万千生活的调味剂。
在不知不觉中,读书识字,输入输出,沟通交流,演变成一种生活状态和乐趣。想来真是妙不可言。
我亲爱的朋友们,有兴趣不妨试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