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好的抉择 温暖消融

最好的抉择 温暖消融

作者: 乔治最爱恐龙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20:16 被阅读0次

    上午参加禅修学习,有三位师兄专门来分享临终关怀。自己看到有生以来最多的人临死时的照片。

    一位师兄分享爸爸在刚刚往生期间,在得到助念关怀过程中,自己的亲身感受、感知和感悟。

    我看见临终关怀者的大爱和慈悲,其中在看辅导员皇师兄现场协助的录像时,感受到他的形象立马变得威仪庄重,感觉他好帅气!

    死者从走前的惊恐,到最后的安详离开,对于死者是最大的福报,对于亲人是莫大的安慰!接触死亡这个不可绕过的生命主题,也许是身边人穿越生命洼地的一个契机。

    现场想起今天的分享,对一个朋友应该有帮助,他一个月前,在微信圈庆祝自己新生5周岁。之前得了癌症,手术后女友提出分手,万念俱灰,通过学习萨提亚和佛学,重新站了起来。病好后,主动给癌症患者和家属,分享自己的患病感受,希望能够帮助癌症患者正确面对,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不过我知道,对于死亡,他内心依然有恐惧。换了谁,也会。

    不知死焉知生?

    第一次看到人快走的情景,是在2000年夏天。那一年在广州久咳不愈,误诊为肺结核(后来确诊为肺炎)。只身回到西安,住进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那里临近终南山,病床靠着窗户,抬眼就是连绵的秦岭山脉。

    一段时间,跟同一病房的人熟悉起来。某一天,一位韩姓的病友约着上翠华山。一路走进山,在半山腰,看到几个人抬着一个急救担架,上面躺着一位老太太,一口接一口地喘气。心生一丝的恐惧,快步走了过去。病中的自己,对死亡的焦虑挥之不去。随着,很快发现误诊,对死亡的思考被误诊的窃喜中断,浑然中错过了解答这个人生课题的时机,也许是缘分未到。

    五年前的周末,在家里看电视,换台时与日本电影《入殓师》不期而遇。随着主角小林大悟的视角,不得不再次思考死亡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没有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怎能说出:孩提时代感受到的冬季,并没有这么寒冷。

    电影多次呈现,大悟和老板毕恭毕敬做完死者的入殓仪式,随后吃东西的情景。第一次,一出来,手都没有洗,在汽车里,老板边吃边递给他,帮助他破除我执,纠正他对于死亡的偏见。有一次,干完活,一回到办公室,同事三人大快朵颐地享受一盆鸡腿和鸡块的美味,给的都是特写镜头,鸡腿还冒着热气。

    大悟问老板:好吃吗?

    老板回答:好吃得令人为难。

    令人为难的可能是正在开电影的观众。逼着你直面死亡,感悟死不过生的一部分。穿越它,你才能让死亡的光,照耀生活中的黑暗,看清生命的本真。

    导演特意安排了一幕温馨的送别:家人把鲜红的唇印留在入殓的老爷爷脸上。

    导演最想讲的一句话,应该就是这句台词: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这是生命吗?

    出生入死,才能悟道,对于我们平常人,往往是忌讳谈论死亡的。今年3月28日,有幸听了欧文·亚隆、张海音、童俊在线上的微课,讨论“生命”与“死亡”。

    欧文最喜欢尼采的一句话:这是生命吗?再一次的死亡。

    写《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本书的时候,欧文·亚隆需要大量讨论死亡。但是他的病人没有任何人愿意谈论。于是,接下来十年,欧文·亚隆跟那些癌症患者组成团体,欧文·亚隆作为这个团体的治疗师,一起工作。十年里面,让他对死亡有最深刻、最直白的了解。

    “你这辈子活的不像你想象那样,不是按照你自己的愿景来活,你接下来在临终之前的死亡焦虑就会越来越大。”

    欧文·亚隆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团体的一位女士总是想到死亡,对死亡让她非常非常抑郁,无论怎样做,都无法让她摆脱死亡这个想法。突然有一天她来到小组当中,打扮比较光鲜亮丽,那天好像变了一个人。当时我问她为什么改变?她告诉我,她之所以有改变,她想给自己儿女做个榜样,如何用优雅和有尊严的姿态来面对。所以她在死亡的主题当中加入了意义,它有了意义。以前死亡对她来说是黑暗、阴暗,根本就无光,现在她给这个死亡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这位女士是对死亡赋予了意义,同时也是对生命赋予了意义。

    一位朋友在医院做护士,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周,医院号召到汶川赈灾。身为军医的爸爸要求她报名,正在恋爱的她,还是毅然报了名。走前需要录制一段遗言视频,在遗言中,她一个劲的向妈妈各种道歉,因为她认为妈妈重男轻女,只疼爱弟弟,平时总是跟妈妈拧着来。并且要求妈妈一定要写信说原谅她了。临走前一天晚上,妈妈包了五种馅的饺子,这是她吃得最没有味道的饺子,也是最难忘的饺子。

    幸好,她平安归来。回来后,她再没有跟妈妈犟过一句嘴,老妈说什么,她都说可以。

    最后的笑颜

    微信里看到这个故事,才知道有这本书的。

    “某个小男孩的爷爷往生了。入殓时,这孩子做了一件让旁人大吃一惊的事情──他冷不防地抬脚踢了已去世爷爷的腰部。周围人们吓了一跳,小男孩则被父母大声责骂。

    入殓结束,我正准备盖上棺木时,听见有人大声说:

    ‘不要盖起来!’

    是那个小男孩。我觉得一定有什么原因。

    ‘嗯,知道了。那,我就不盖。’

    我说完,小男孩就喜孜孜地问:

    ‘喂,刚刚我踢爷爷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骂我呢?’

    ‘因为我想你一定有理由的。是为什么呢?’

    周围的大人们静静聆听我和小男孩的对答。

    ‘爷爷他呀,每次我做坏事时都很生气。然后呀,生完气就会搔我的痒,那很好玩。我呀,很想被爷爷骂。我想要是做了让爷爷生气的事,他说不定就会复活嘛。’

    小男孩说着说着,开始号啕大哭起来。他是多么喜欢爷爷、是多么想要再见爷爷一面哪!奶奶泪流满面地抱住小男孩。

    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尽相同。我彷佛从小男孩身上看到爱的终极表现。”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知名“遗体修复师”笹原留似子,作者引导大人们应该像孩子一样坦率地真诚地面对死亡,如此才能澈底接纳死亡,向前迈进。

    今天在现场,一位同学刚好带了自己三岁的宝宝。他,该吃吃,该睡睡,面对屏幕上死者的照片,他该吃吃,该喝喝。完全是“我心安住,风奈我何?”的状态。

    有记者问王菲:修行给了你生命的力量,可否与我们分享你修行的方法?

    王菲:时刻观察自心,不纠外境的过失。

    记者:你曾说:“生命很简单,我们太造作”,你觉得生命哪里简单,我们哪里造作呢?

    王菲:我们已经不习惯接纳事物原来的样子,什么都要跟“我”联系起来,然后用“我”的喜好和情绪去分别和复杂化,不能自拔。

    希望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像王菲一样,回归简单,放下大人的傲慢,低下腰身,倾听孩子和自然的声音(观世界一切音声),看到名和利都是为生命服务的,活出泰戈尔的理想:诗意的栖息,温暖的消逝。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还在乎拥有什么。

    Prajna Paramita, soon as soon as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Also care about what has。

    注:欧文 · 亚隆先生-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抉择 温暖消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kb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