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这个词,相信妈妈们都不陌生。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一群4岁的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棉花糖,并且告诉孩子,“如果现在不吃掉这块棉花糖,15分钟后等我回来,会再给你一块棉花糖。”
研究人员离开房间后,有些孩子马上就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却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忍住没有吃糖。
通过十几年的追踪研究,心理学家发现,没有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有更强的竞争力和自信心,能更好地面对挫折,不管是在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在学业成就方面,都比马上吃掉糖的孩子更成功。
受棉花糖实验的启发,很多大人会故意让孩子练习等待,以便让他长大后更成功。
小样妈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孩子要买玩具车,妈妈会说,“等礼拜天再给你买。”孩子想吃棒棒糖,妈妈会说,“你表现好的话,明天给你买糖吃。”
然而孩子并没有像妈妈希望的那样,通过等待变得自律。相反,孩子越来越容易发脾气,对玩具、零食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妈妈不给买,他就缠着爷爷奶奶给他买。而且不管大人买多少糖,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全部吃完,从来不会留到第二天。因为他怕被妈妈发现,就又没得吃了。
妈妈很困惑,不是说延迟满足的能力很重要吗?怎么越训练,孩子越等不住了呢?
原因是她误解了延迟满足的含义,用错了方法,给孩子造成了很严重的匮乏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延迟满足”这个话题,看看怎么做,才能真正让孩子获得等待、克制的能力吧。
01 盲目让孩子等,可能会毁了他的自控力
延迟满足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自控力。虽然孩子们都知道,等会儿吃就能多吃一颗糖,但要真的控制住自己的行为,把吃糖的需求往后推迟,还是很困难的。
就像我们都知道少吃多动就能瘦下来,可有几个人能真的做到,减肥成功呢?
不过也正因为大部分人的自控力都不强,所以那些自律的人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从脑科学的层面来讲,自控力的强弱和大脑前额皮质的部分密切相关。它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让我们选择去做更困难,但长期来看收益更大的事。
而且自控力有一个特点,它和肌肉一样,可以通过训练变得更强,但过度使用的话,也会很快疲劳。
我的朋友反复让孩子等待,就是在不断消耗他的自控力。久而久之,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就越来越弱了。
关于自控力,家长们还有一种常见的错误做法,就是对孩子管得太多,结果影响了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自控力是一种很宝贵,而且很有限的资源。
很多我们以为不需要动用意志力的事情,比如回家后把鞋放进鞋柜里,吃饭时不挑食,玩得正开心时停下来写作业,都在快速消耗孩子的意志力。
所以我们对孩子干涉和限制越多,他的自控力也损耗地越快。等到孩子需要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写作业时,他就没有能量和自控力可用了。于是便造成了他写作业不专心、粗心大意,甚至厌学的情况。
因此,不管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还是希望他在学业上有好的表现,我们都要学会抓大放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等待和克制。
把自控力节省下来,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孩子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02 提高自控力,从培养安全感开始
朋友的例子中,孩子变得容易发脾气,无节制地让大人买玩具、买零食,一方面是因为刻意的等待消耗了孩子的意志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妈妈的做法让孩子产生了严重的匮乏感。
设想一下,每次想买东西时,大人都会以各种理由加以阻挠,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他们一方面会觉得,爸爸妈妈好像没那么爱我,要不然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买玩具,让我开心呢?
另一方面,他们会因为大人的阻挠,对玩具产生更强烈的购买欲望。
本来孩子想要玩具和糖果,是完全正常的需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及时满足他,孩子内心富足了,就不会过多地索取。
但如果这种正常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内心就会像一个深渊,怎么填都填不满。
有人说,孩子总要买玩具是贪心的表现。但其实,他们只是想用物质填补自己的精神需求罢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人越不让吃手,孩子越容易对吃手上瘾。越是限制孩子的饭量,孩子吃的越多。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待在家也是玩手机的家庭,孩子就越黏人。
因此,想要让孩子学会自控,我们就要尽可能地满足他的正常需求,让他有安全感。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对孩子有求必应。我们可以和孩子做好约定,把买玩具、吃零食的频率、预算都定下来。
只要规则是明确的、固定的,孩子就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满足。
03 给孩子选择权,让他学会自我管理
培养自控力的第二点,就是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
如果我们总是不信任孩子,什么事都是我们做决定,孩子就一直活在“被控制”中,没机会学习“自控”了。
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会有疑虑。就拿吃糖来说吧,如果我们管着,孩子可能只吃一块,要是我们不管,他恐怕会把糖一次全都吃完。
的确,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无节制的情况。但只要做好2点,孩子就能展现出让我们惊讶的自控力来。
第1点,是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他讲清楚一件事的利弊。
吃糖的好处孩子肯定很清楚,味道很甜,吃了会很开心。可是吃糖的坏处,很多家长并没有传达到位。
我们可能会说,吃糖会蛀牙,可是“蛀牙”这个词对孩子来说是很抽象的,没办法感知到。我们可以借助绘本上的图画给孩子解释蛀牙的过程。
“宝贝,糖果很好吃吧,细菌也和你一样,很喜欢吃糖哦。如果我们经常吃糖,糖就会粘在牙齿上。细菌会在牙齿上打洞,然后把糖都藏进洞里。不仅牙会很疼,而且因为细菌和糖都躲起来了,所以牙齿警察也没办法抓走他们。”
通过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比喻,再配合我们的表演,孩子就能够明白吃糖到底意味着什么。
除此以外,吃糖还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让小朋友容易生病。请孩子回忆一下上一次生病的感受,是不是很不舒服,还要吃苦苦的药。
这些生活中的经历都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多吃糖。
培养自控力的第2点,是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如果我们解释完利弊,然后对孩子说,“吃糖有那么多坏处,所以你不可以吃糖。”那就是在代替孩子做决定。
孩子会想,“妈妈说这么多,无非是不让我吃糖。”他会讨厌这种被管着的感觉,还会觉得我们不公正,更想要反抗。
但如果我们说,“妈妈的建议是要少吃糖,不过到底吃不吃,还是你自己来决定。你是愿意多吃点糖,蛀牙了就勇敢地去看牙医,还是愿意少吃点,让牙齿更健康呢?”
当我们把决定权,还有需要承担的责任都交还给孩子后,少了反抗大人的动机,孩子反而会变得谨慎,做出对自己好的决定。
在我们家,我从来不限制小样吃糖或者冰淇淋。当然,我会事先把利弊说清楚,还会提一点建议,比如吃完糖漱漱口,吃冰淇淋的时候小口小口慢慢吃,以防肚子疼。
每次小样吃到一半,就会说“妈妈,我不要吃了。”非常地有节制。不仅让我很省心,不用为了这些小事和小样争执,破坏亲子关系,同时,小样也在练习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如果爸爸妈妈平时对孩子管得比较严,一开始放手的时候,孩子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可能会不够节制。
但请放心,一段时间后,孩子发现爸爸妈妈是真的相信我,让我自己做决定,找回安全感的他们就会慢慢展现出对自己负责的那一面。
04 3个小技巧,让孩子更自律
最后和大家分享3个能提高孩子自控力的小技巧。
1、不要考验孩子
我们已经知道,自控力像肌肉一样容易疲劳,所以不要试图去考验孩子。事实上,连大人都是经不起考验的。
不想让孩子吃糖,我们就尽量不要让他看到糖。这对想要减肥的我们来说也是很适用的,眼不见为净,看不到就不想吃了。
同样的,想要孩子专心地学习,就不要开着电视机打扰他。
2、把自控力用在刀刃上
简单来说,就是在自控力强的时候,做那些重要并且困难的事。
就像前面提到的,想要孩子专注、高效的学习,就不要在写作业前对他诸多要求。
另外,当孩子把自控力都用在学习上后,其他方面的控制能力必然会降低。
可能衣服、鞋子会乱扔,看起电视来没有节制,我们要理解这一点,对孩子多一些包容。
3、陪孩子做放松练习
研究发现,压力很大,或者情绪低落时,我们的自控力会更差。所以夫妻大吵一架后,丈夫可能会马上抽根烟,妻子则会很想吃零食,或者上网买买买。
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承受着学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还有父母要求自己听话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成为他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绊脚石。
所以我们要经常陪孩子做一些放松的练习,比如运动、冥想、听音乐、培养爱好等。
最后,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前额皮质远没有成人发达,所以不要期望孩子会像我们大人一样节制、自律。
不给孩子提过多的要求,给他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机会,这样的养育方式一定能为孩子的未来加分。
历史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