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9| 让孩子从分担家务劳动中锻炼自理能力

09| 让孩子从分担家务劳动中锻炼自理能力

作者: 迟到千年C | 来源:发表于2023-07-04 07:51 被阅读0次

    09| 让孩子从分担家务劳动中锻炼自理能力

    迟到千年/2023.6.30

    学习付立平老师的《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中关于习惯自控力章节时,付老师讲到了“孩子不会自理的根源在于父母”、“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观点时,我完全赞同这些观点,且因自责而升起了无地自容的情绪。

    也许,经常看我文章的一些简友们,会因为我写了一些亲子成长日记、育儿思考与总结类文章,而笼统地认为我在育儿方面做得还不错。

    诚然,在某些方面,比如对孩子心智成长的理解、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等方面,我做得确实还不错。但是,在截至当前阶段,我们全家人在养育玩子这件大事上面,谁都不敢说我们养育玩子成长是成功的。最为简单和直接的应证,可从玩子当前阶段的自理能力上得以体现。

    玩子已经四岁零两个月了,他在幼儿园吃饭完全自理,但在家吃饭时,仍然是奶奶或妈妈主动喂。在幼儿园玩完玩具和教具后懂得主动归位,但在家每天玩完玩具之后,全部是奶奶收拾打理。遇到有些挑战的事情时,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会”、“我不知道”、“我不敢”、“你帮我”、“你拉着我”。

    所以,我特别赞同付老师的这一观点,孩子不会自理的根源在于父母。我们在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上,真得剥夺了他太多的权利和机会。

    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中照料自己、自己解决问题的行为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自理能力等。

    如今许多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孩子的生活舒适性、心智发育情况、学习自主力等方面,以至于把家庭教育简单片面地理解成对孩子进行读书、写字、画画、弹琴、跳舞等知识技能的训练了,忽视了像穿衣、吃饭、个人卫生、理财消费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可是,吊诡的事情是,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时,父母又会反过来质问和指责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什么事情都要父母操心和操办。

    就像有时候贾董一边给玩子喂着饭菜时,一边若有其事地问玩子:“你已经四岁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在家自己吃饭啊?”每次听到贾董的这一让我觉得颇为搞笑的提问时,我都有些事不关己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看着她,心想着这不看你和奶奶什么时候真正放手吗,然后等待着玩子的回答。而玩子则诚实地回答道:“等我长大了我就自己吃饭。”

    我们父母抱怨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却没有思考过,造成当前局面的原因可能正是自己干涉太多,不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力的事情。

    付老师在文中写到的这么一段话,让人看后不得不思考自己的行为。老师写道:“孩子很小的时候,你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大包大揽了所有事情;孩子入学后,学习负担重,于是就让孩子专注学习,不许他在其他事务上浪费时间;孩子长大些,你想让孩子帮忙打理家务,但你嫌弃他摔碎盘子和碗、洗衣服不干净,于是不再让他帮忙;孩子能够独立承担一些家务了,你又因为他做事拖拉而着急上火,干脆请了小时工……于是,作为父母,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理直气壮地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权利。”

    所以,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许多孩子上小学了还不知道如何整理收拾书包,不会系鞋带,不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就像玩子已经四岁多了,仍然在家不愿意自理吃饭和收拾自己的玩具一样。

    正是因为父母从小就帮忙包揽了这些“小事”,总是想着等孩子大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偷懒的心理,小时候放手引导让孩子自主做这些事情确实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于是便以“孩子还小,长大就会了”、“爱孩子”的心理,理直气壮地包揽了这些事情。从而让孩子没有机会在该培养锻炼自主能力的阶段动手锻炼,逐渐养成了万事依赖父母、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的“懒习惯”。

    当孩子养成了万事依赖父母的心态和习惯之后,孩子的生存和生活能力自然也就弱化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劳动意识淡薄、抗挫折能力降低、做事畏首畏尾等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并不止步于孩童时期,等待孩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孩子可能就会因为抗挫折能力低、做事畏首畏尾而难以胜任工作,难以融入职场,从而对生活、对社会感到害怕,彻底失去自信。

    如果你有经常看一些个人成长类的书籍,便会发现像上述的这些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有许许多多的案例。

    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上,我们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培养和锻炼自理能力,一方面充分抓住孩子在关键成长期,也就是敏感期的成长,让孩子养成生活的自理能力,比如自主吃饭、自主入厕、自主穿衣、自主刷牙等能力。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应当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扫地、拖地、擦灰、洗碗、整理自己的衣物、收拾房间等。

    孩子完成一次扫地、拖地、擦灰、洗碗、整理自己的衣物、收拾房间、给花草浇水等劳动后,也许会开心地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厉害,能够做好这些多事情。当他们发现和体验到收获成功,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就像产生“向上漩涡”一样,对其他许多事情也有了跃跃欲试的兴趣,逐渐形成生活和学习能力相互促进提高的良性循环。当然这离不开我们父母的引导、及时正确地鼓励和表扬。

    我们每个人,即便是孩子,都有自我实现的追求,我们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正因为孩子内在的自我实现追求,激励他们有欲望独立完成一件又一件事,并且期待越做越好。

    付老师在文中引用了一项研究结果,让我们清楚地透过数据看明白让孩子拥有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前者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更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两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的结果也表明,和不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概率高了27倍。可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手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实,透过让孩子适当地承担家务劳动的好处远不止如此。

    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增强动脑动手的能力,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形成一些劳动观念。同时,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激发起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通过自身劳动的体验,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不容易,进而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体谅、尊重和感恩。

    我想,对我们家来说,我应该要多花些时间来更好地陪伴和引导玩子逐步地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了。我不能够再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看待一些我认为不对的事情了,这其实也是我自己的一种偷懒啊。

    最后,借用付老师引用的一句话来结尾:“鲁道夫说过,孩子都有希望自己做出好行为的愿望,这种愿望来自通过合作和贡献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天性。孩子天生就有做事的潜质和需求,你只要留心生活,留心观察,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不断坚持,就会水到渠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 让孩子从分担家务劳动中锻炼自理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wa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