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新马拉松后记

创新马拉松后记

作者: 木木想进步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5:51 被阅读0次

创新马拉松,是公司为了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每年开展的全行创新大赛。今年的比赛,我们团队得了小组第一。直至颁奖那一刻,作为团队牵头人的我,心态依旧波澜不惊的,没有太多期待终于实现后的狂喜和血脉膨胀,正如赛前也没有因紧张焦虑而心跳加速一样,可以说一脉相承。

以前参加比赛诸多,像这种状态还真是少有。总结后觉得,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就是从头到尾心都保持了平常心。

这次比赛,从创意的提出,到计划书完成,到PPT制作,再到讲解稿撰写,无一不是在比较松弛的状态下完成的。这也与创新的精神相符合。紧张不适合创新!

当然,创新不意味着绝对松弛无约束,得失心不重当然好,但创新却不能无边界,倘若天马行空,难成作品,最终只是狂想,落地就更难。

一起参赛的创新项目中,有好多金点子,牛想法,遗憾的是,因为PPT讲解超时,被扣了很多本不应该扣的分,最终没能入选。可见任何比赛,了解和遵守比赛规则很重要,要想不违背规则,充分的准备必不可少。

准备的过程很劳心,无数次推敲内容,使精益求精。一遍遍背稿子,掐时间,尽量让人们愿意听,听明白,让展示过程顺畅,让评委知道项目的解决思路。也由此总结出三个项目评比重点。一是写的凝练;二是说的引人;三是PPT做的精彩,要有代入感,笑话不是说么,职场上累死累活,不如PPT做的好!

写的凝练,要求该删减就要删减,删到多一句则肥,少一句则瘦。就像雕刻一个人头像,如果生怕人们不知道刻的是颗脑袋,把脑袋部分的石头体积,保留的又大又圆满,那人们看到的,仍然是块儿石头,只是形状有所变化而已。其实,我们只需要把眼眼睛、鼻子等关键器官雕刻出来,人们就能看清楚。写讲解稿亦是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写清楚轮廓和脉络就可以,多了反而容易把听者弄晕。

说的引人,要求说的人要换位思考,多想想听众喜欢听什么样的内容表达。然后从声音、节奏、肢体语言等方面仔细雕琢。尽量说到听者不犯困。但是,表演的成分还不能有,否则就显得华而不实,做好了真需要费一番功夫和心思呢。

再说到PPT,参赛项目里真有做的非常精彩的,项目架构、视频、原型应有尽有,相比之下,自己团队的PPT显得太“质朴”了。这就牵扯到了前期的团队协调。一开始如果我们铆足了劲要得冠,团队组建、分工协调这些事就会更加用心去斟酌。最终PPT效果也会比目前好出很多倍,但我们没有抱着必胜的心去准备,一副听天由命的态度。

结果胜出了,我也由衷感慨,这世间好多事,成败都有运气成分在里面。就拿此次比赛来看,运气就包含评委的个人偏好,参赛者的整体水平,和出场的顺序等等。所以,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就不难理解。

想起刚入行那年参加的演讲比赛,一心想要第一,使足了劲儿准备,结果被自认为表现平平的同事打败了,只能屈居第二,当时愤愤不平了一整天。现在想,就全都明白了。个人努力,只是得到了获取第一的最大可能,可能是否能变现,就是那一点点运气的成分在决定了,最终没夺魁,说明运气垂青了别人,但自己的努力,却保证了名次没有落后,也算是劳得其所。如果人人都能劳得其所,已是莫大的福分,更有许多人,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呢!

不过,单就类似的比赛来说,非常努力了,最后成绩极不理想,那恐怕是犯了方向性错误,有必要重整思路,重新审视。

一起参赛的项目中,有一个团队的PPT做的非常精良,堪称完美。这让我耿耿于怀,不是嫉妒他人,而是责怪自己。当初如果多加学习,自己此番不用依赖他人,也能做工精良,所谓技多不压身,遇事才知道,真是这个理儿。

创业选好队友很重要,关系到今后事业是否有成。创新也一样,队友给力,如虎添翼,队友不行,骤雨疾风。想做成事,团队组建至关重要,也只有一起共过事,才知道哪些人靠谱,哪些人不值得托付。所以,创业也好,做事也罢,知人而合作,才得始终。

创新马拉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期可能还会有比赛,我需要做的,依旧是准备好自己,不为取胜,只为不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马拉松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x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