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校园文学
用苦难铸造丰碑

用苦难铸造丰碑

作者: 顽石与绛茱草 | 来源:发表于2022-06-21 08:53 被阅读0次

    再也没有比杜甫更苦逼的诗人了。

    家道中落不算,科举失利不算,漂泊天涯不算,单单他的妻子饿晕、幼子饿死就足以令人唏嘘。

    杜甫是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父亲、岳父都是妥妥的官员。虽然官阶不高,好歹也是名门望族。可是上天并未垂青杜甫,直到公元744年,杜甫因“卖苦”才让唐玄宗动了恻隐之心,得了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八品官职。但他还是很高兴的,靠朝廷的俸禄至少可以改善境况。可他哪里知道,家中早已断粮,他的幼子竟然活活饿死了。他回到家,迎来的不是笑脸,而是哭声。

    古人曰:人有三悲,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杜甫在中年时期经历了丧父、失子之痛,不可谓不悲。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被盛名之下的光环迷惑,而忽略一个人痛苦的心理历程。李白,诗仙,形骸放荡,纵情诗酒,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是李白一生都迷失在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中。由于错投李璘,五十七岁时还被流放夜郎。孟浩然,一代诗豪,醉爱田园。可是谁知道,孟浩然十年干谒求官,落魄一生的经历。死的时候才五十二岁。

    回顾杜甫生活的四个时期,三十四岁前过了一段鲜衣怒马的生活。后面的二十五年,一如黄河里的泥丸一样,在苦难中辗转。(杜甫本来有一次翻转的机遇的,唐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耿直的杜甫不谙官场险恶,为布衣之交的房琯辩护而丢官。)“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无家别》)“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杜甫早期“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荡然无存。他的诗越来越趋向现实主义,反映多艰的民生,哀叹国运,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如果说苦难是一笔财富,那么杜甫经历的苦难实在太多了。杜甫没有李白的浪漫飘逸,也不像岑参边塞报国。环境驱使杜甫成为多愁善感和悲天悯人的小文人。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切都像冥冥之中的事,他的诗越写越多,越写越长,都停不下来了。一旦停顿,那些满目疮痍的景象,那些苦难的眼睛,就会形成一道催逼他快写的力量。“快,快,快记录下来。”他枯瘦的手指握住笔杆,落笔成诗。他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他用苦难铸造了一座丰碑,叫诗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苦难铸造丰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bs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