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作者: 我行田野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9:27 被阅读9次

      《祭十二郎文》是我在高中时代所学的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古文。不是因为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是因为整篇文章都是韩愈真情实感的流露,以致现在的我仍旧记忆犹新。对于《祭十二郎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如: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句话道出了韩氏家族的衰落,也道出了韩愈内心的辛酸、苦楚与无奈。

        韩氏一族本是一个大家族,,但到韩愈那一代,已家道中落,剩下就唯有:“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的无尽悲叹了。何其悲也,何其哀也,这或许只有韩愈本人才能切身体会了吧。

      但是苍天无眼,韩十二郎因软脚病而殒命,本该相扶相守,相依为命的两人,最终只落得发苍苍而视茫茫的韩愈形单影只、形影相吊。而此时又正是韩愈官运好转的时刻,本欲短暂相别,久相与处,岂料阴阳两隔。面对此情此景,韩愈无奈地发出“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和“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已死”等哀嚎。

        面对已逝的韩十二郎,韩愈仍希望死而魂与其梦相接。但是逝者已逝,我们只有把握眼前,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关文章

  •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是我在高中时代所学的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古文。不是因为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是因为整篇文章都是...

  •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唐代)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 祭十二郎文

    唐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

  • 读你,沧然泪下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 未读《祭十二郎文》时,觉得这话过于夸张,而读了之后,才...

  • 读《祭十二郎文》

    文|写不好的走之儿 如果出去旅行,而且时间允许的话,我一定会搭乘一辆速度不是很快的绿皮火车,挑一个硬卧的下铺,背包...

  • 浅谈《祭十二郎文》

    文|静学罔思 今读了《祭十二郎文》,感伤的情绪一直萦绕在脑海里,久久不能释怀,迟迟不能动笔,静待着自己抚平心底汹涌...

  • 读《祭十二郎文》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我清楚地记得,在这堂语文课上,音频朗读中...

  • 《祭十二郎文》(全文)

    祭十二郎文 囗:史学习 中华德育故事: 《韩愈自幼父母双亡,…》 <点击↑上文蓝色字体,观看微电影↑> 年、月、日...

  • 祭十二郎文感

    书呈贤弟韩愈: 见字如晤。 良久未见,不知君近日何以过之,自京师一别已二年有余。昨闻汝兄子丧,忆汝曾与...

  • 相与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祭十二郎文》韩愈 对《祭十二郎文》或许是一见钟情吧。是第一次...

网友评论

  • 云飘碧天:看来你的古文造诣不错:+1:
    只是在简书写作要注意分段落,每段最多不要超过五行,否则看起来太累!
    我行田野:@云飘碧天 谢谢您的指导,谢谢啦

本文标题:《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c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