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祭十二郎文》

作者: 芊漠的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7-11 06:23 被阅读547次

文|静学罔思

今读了《祭十二郎文》,感伤的情绪一直萦绕在脑海里,久久不能释怀,迟迟不能动笔,静待着自己抚平心底汹涌的波澜,但却仍是丝丝缕缕挥之不去……

《论文偶记》曰:“文贵奇……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扬子《太玄》、《法言》,昌黎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又曰:“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着实不想写,但又不能不写,无意间看到了上面清代古文家刘大櫆的这些话,不禁对韩愈心生敬仰,无论其人抑或其文理所应当流芳百世而不衰。勉强就上述“文贵奇”及“文贵变”两方面,来浅谈此文在写作上的一些手法及技巧:

文起采用平铺直叙手法,寥寥数句就把叔侄二人的身世描绘得淋漓尽致,实乃“同是天涯沦落人”。而用嫂子“抚汝指吾”的一个简单动作,以及引用嫂子的一句话“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使悲伤之情推向高潮。而又言叔侄二人当时幼小均"不知其言之悲",换句话说,此处勾勒了一幅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的画面,孩童尚无任何理家能力,重担全都在嫂子一个弱女子的肩上扛着,为了韩氏家族的兴衰,嫂子责任之重大自不必明言,此情此景更加催人泪下。

第二段大篇幅描绘韩愈在得知嫂子过世之事后,如何想要与侄儿生活在一起的曲折经过。然而从他年少时离家后,时过十载才得与侄儿共处一岁,后又每每不能同在。直到最后决定“西归以致汝”时,却得到了“汝遽去吾而殁”的噩耗,并追悔自己的过往。乍看上去这段经过一波三折,坎坎坷坷。其巧妙之处在于其间穿插着大量韩愈自己颠沛流离的仕途生活,以此又烘托了他当时坎坷的仕途履历,亦暗示了身不由己的无奈和悲凉的遭遇。

第三段骤然一变,笔锋转为一封给侄儿书写的旧信,表面上是叹惋侄儿不该英年早逝,实又在哀叹自己的残喘流年。

第四段忽又转为如梦如幻、虚虚实实的手法。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不断承认自己的观点,又不断推翻之,最后肯定了事实的真实存在。由此强烈地演绎了一段内心的“矛”与“盾”斗争的全过程,让人读起来心如刀绞,不禁泪眼婆娑。最后唯有哀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第五段寥寥几句,看似风平浪静,其内心已波涛汹涌,使心底的悲伤之情达到另一种高潮。怅于自己的日益衰微,死又何防!愈盼早日与君相见之情。但又再次心生矛盾,死后知与不知,若知还好,如若不知就连此时的伤悲都随之不复存在,那该是更可悲的事,无尽的悲伤之上同时又增添了无穷的无奈。此处让读者不胜唏嘘,不由想到未知的东西总是会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抑或好,抑或坏,抑或……

第六段又把感情拉回到现实中,紧跟上一段落,再次感叹下一代人的命运亦不可知……

第七段描绘了侄儿患病而韩愈一开始并未以为忧,而此时却又困惑于侄儿的死亡原因,以及猜测其死亡的月日亦不甚详实的种种可能。此处进一步暗示了叔侄二人遥相呼应的窘状,就连死亡的具体原因及时间都不能得到确切的答案,该是多么可悲可叹!而此处又为第八、九段的情形做了铺垫。

第八段忽而转为安慰侄儿泉下有知,后续之事均已安排妥帖,自不必挂碍。

第九段又陡然直下,延续第七段的感情基调,悲己因路途遥远而愧对侄儿,又悔于自己的过往,以至此时生不能相依,死又不能相随,唯有天人永隔就此两不相见。不由再一次掀起千层浪,将内心的悲伤推至至高点。读到此处一位苍髯老者伏案哭诉之状立即浮现于眼前。

文末悲泣过后还需从长计议,最后理智终究战胜了感性,无论侄儿知与不知,哀痛之情都永存心中。然而既然尚存于世,仍需担负下一代的养育责任,如此而已。

“文贵变”自不必说,已然字字句句分析如上。现就“文贵奇”再浅略分析一下,《论文偶记》中说:“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后面又说道:“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此文之情悲悲戚戚,忽而高涨,忽而低落,忽而嘤嘤耳语,忽而伏案而呼,忽而直抒胸臆,忽而旁征博引……真乃“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可谓之奇也。然而,此文虽多变,却又段段相依,事事相辅,其字朴实无华,犹如面对面对话。其情跌宕起伏,情到深处引人感同身受,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相关文章

  • 浅谈《祭十二郎文》

    文|静学罔思 今读了《祭十二郎文》,感伤的情绪一直萦绕在脑海里,久久不能释怀,迟迟不能动笔,静待着自己抚平心底汹涌...

  • 读《祭十二郎文》,浅谈写作手法

    南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

  •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唐代)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 祭十二郎文

    唐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

  • 读你,沧然泪下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 未读《祭十二郎文》时,觉得这话过于夸张,而读了之后,才...

  • 读《祭十二郎文》

    文|写不好的走之儿 如果出去旅行,而且时间允许的话,我一定会搭乘一辆速度不是很快的绿皮火车,挑一个硬卧的下铺,背包...

  • 读《祭十二郎文》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我清楚地记得,在这堂语文课上,音频朗读中...

  • 《祭十二郎文》(全文)

    祭十二郎文 囗:史学习 中华德育故事: 《韩愈自幼父母双亡,…》 <点击↑上文蓝色字体,观看微电影↑> 年、月、日...

  • 祭十二郎文感

    书呈贤弟韩愈: 见字如晤。 良久未见,不知君近日何以过之,自京师一别已二年有余。昨闻汝兄子丧,忆汝曾与...

  • 相与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祭十二郎文》韩愈 对《祭十二郎文》或许是一见钟情吧。是第一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祭十二郎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vf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