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被拘围,他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是文化使命的传承者, 文化使命感使孔子冷静、强大、坚韧,并且焕发出一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丈夫气概。
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孔子三岁丧父,母亲也在十七岁前离开人世。童年生活环境困苦,所以孔子什么杂活都得干,赶车、放羊、主持丧礼……因为生活经历丰富,孔子本身又很好学,所以长大后的他成为了六艺精通的“万世师表”。我们虽不能达到孔子的境界,但也可以学会与童年的痛苦经历和解,让曾经的黑暗成为“肥料”,在成年后的人生中开放出花朵。现在,也应该让人生中的不愉快成为我们的垫脚石!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哪里了解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