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正在孤独成长的朋友们
1.
今天听《罗辑思维》2016年9月18号那天的早上60s,其中有一段给我感触很大;
有一位创业者说,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成长的代价意味着和老朋友绝交,越成长越没用朋友。越成长,原先的朋友在思想、价值观、见识和行事方式上差距越来越大,就像蜕皮一样,必须把原先的社会价值丢掉。

当然,本人现阶段还没有达到老罗说的你们厉害,成长到孤独,成长到蜕皮,成长到要丢掉原先的朋友以及价值观,但是,如果十年后,现在的朋友还是朋友吗,你是否跟上你朋友的成长速度,是否你是已经超越他们,独自享受孤独呢?
2.
今早查看简书,本人关注的知识工作者彭小六更新了文章《我不会等你,除非你跟我一起奔跑》
和他们做事让我想起了慧敏的一句金句:我不会等你,除非你跟我一起奔跑。
和优秀的人一起干活,你要么跟上,要么淘汰。

3.
所有的成长是孤独的,就如我参加一个培训,也行会有人问花这么多钱是做什么,答复之后,就回了一句哟,可能对内容没多少兴趣,反而关心花钱。
在成长的路上,我一直把彭小六作为自己的标杆,我是这样定义彭小六和我自己的差距的:
A 相同点 一年前小六——书读不完,读完记不住,单身的IT工作者
现在的我——书也是读不完,读完记不住,一家工厂的生产后勤工作者
B:修炼手册 小六——参加拆书帮,参加行动派,参加各种培训并吸收为己用,在输出方面写简书,更新个人公众号(这是都是我参加他的活动时了解的);
本人——参加拆书帮赋能班,把知识拆为己用,自己学习手绘,在输出方面写简书,更新个人公众号,每周读两本书,拆为己用。
C:成果 小六——粉丝不计其数,简书更新很多,从量变到质变的飞升。
在小六的分享中,给我感触很多,拆书帮一直推崇拆为己用,因此把小六的成功作为我的标杆是对的。

4.
从来都有这种感觉,刚毕业时,同学间经常相互联系的比较,后面因为事情忙后,联系越来越少,再后来工作差距越来越大时,我们联系的更少了,直到某一天,才发现真正联系的估计只有一两个,有事聊天也只是聊些家常,聊一些往事回忆。
成长的代价是你越来越疏远吧!
那如何在成长中不孤独呢?找自己兴趣相投的人一起成长。在成长赋能班中,我总能找到与之兴趣相投的朋友。在个人公众号方面更新的文章,我可以找班长菲妮,如果想健身,可以找体育文员韩江,如果想一起健身锻炼可以找LV匠及橘子匠,如果想学习手绘可以和毛毛虫匠一起商讨。

成长的代价很大,只有你参与蜕皮,你的人生才会更加鲜艳。就像如果毛毛虫没有想破茧成蝶的想法,它永远只配和其他毛毛虫为伍,但是,但你破茧成蝶,你将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