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影视剧中总能看到兄弟姐妹不和甚至反目为仇的案例,细想来不外乎两类原因:要么为了家产而争夺,要么为了老人的赡养而推让。为单薄的亲情感扼腕叹息之时,感到有一种隐藏在暗处的人性弱点,它总能毫无缺席的支配着某些人的情感体验,利益与责任在此时仿佛成了手足情的炼金石,一触即燃,而且还很灵。
如果说这只是大多数人间接从媒体中或他人口中获取的供大众消遣的生活调料,但于我却是非常清晰的存在与体验,因为我妈妈那些姐妹们的故事,让我体会了手足关系里的黑与白的世界。
我的妈妈姐妹共5人,在我从小模糊的印象里,她们就一直是吵闹不休,为了各种小事情的争执,有时候是一句无心的话,有时候是一次诸如打牌娱乐时的小争执,又或者是父母的偏心。所以小时候的春节在我眼里除了热闹的鞭炮还有更热闹的面红耳赤与不欢而散。近几年更是随着外公外婆的相继过世,她们历经官司之战,挪移外公留下来专用的存款之嫌。所以,至今姐妹间的关系都是处于一种短暂的利益组合关系,或是一种反目成仇一触即发的状态,让我至今都不能理解。
想起曹植一句经典的诗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是,“何太急”背后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孩子的童年期,父母的态度对其性格的影响应该是一辈子的。如果家里的父母在多子女家庭中的态度有偏心,那多半下一代之间的关系不会很好。而且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上不是偏向最小的孩子,就是偏向能力弱一些的孩子,或是偏向能力条件都较好的孩子一方,而且他们大都没有觉察到这对于下一次之间的关系的恶向发展会是一个隐患。在物资缺乏的上一代里,由于有偏心的存在,免不了有限的资源在明里或暗里被不公平的分布。这些资源可以是小到明显可见的吃的用的穿的,大到看不见的关爱,温暖与嘘寒问暖。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嫉妒、抗议、争抢在下一代的相处模式里自然就产生了。
于是在这样的影响下,下一代的性格由此被生成:嫉妒,精明,计较,易怒……。而当他们长大后,让他们共同承担父母的养老时,开始了打折扣、敷衍了事或是互相推脱。由此罅隙滋生,久而久之导致不可和解矛盾,手足关系被无情、自私、冷淡而定义。电视剧《都挺好》里三兄妹间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中看出一斑,因为苏妈妈的偏心,苏爸爸的自私懦弱缺位导致了苏明玉与其二哥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都在治愈童年。”在治愈童年的过程中,有的人宁愿守住这眼前的“蝇蝇小利”而不愿从阴影中跳出,一辈子困于这计较、猜疑、纷争的漩涡中。而有的人不仅仅没有被束缚,而且在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里他们收获到了一段段珍贵的感情。难道他们是傻,愿意放弃利益之争或承担赡养之责吗?都不是,他们只是能明白的看到,没有什么能比亲情世界的感情更可贵,没有什么是比信任理解更能让感情持久保鲜的。在亲情的世界里,他们也就看到了更多的颜色,走进了更多的颜色,并拿起画笔为这份亲情添色亮彩描绘出了一副最美亲情画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