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快速驶过一群人,从后视镜可以看到大家正在围观一个被车撞倒在地上的女士。
我们要不要报警?
那里那么多人,肯定已经报过警了。
哦,也是。
别人不需要你提供帮助,你热情地去帮他,可能还会被人嘲笑好傻。
“见死不救”非冷漠,而是顾虑太多。
我们都会顾虑什么呢?以下几点哪一点能戳中你?
我注意到了么?
我们虽然都长了眼,但不一定会注意到同样的东西。
妈妈你快看,刚才有只大雁飞过!
哪里?我只看见你的脚刚刚踏进了一个水坑,你的鞋弄脏了(还不是我洗?)!
你看,我得先注意某件事,才有思考它的机会。
他需要我的帮忙吗?
就像我注意到了围观的人群。
之后我会分析情境:他需不需要我帮呢?
我想打电话报警,可是我的孩子嘲笑我——那么多人,需要你帮吗?肯定有人报警了啊!
还有一次,我看见泳池里一个孩子趴在水面上,已经有半分钟了。我着急地游过去,觉得她可能溺水了。
可游近以后,她突然从水里出来了!样子看起来挺正常,没什么不适。
哦!我多尴尬!
我必须负责么?
心理学里就研究过“旁观者效应”:围观人越多,反而伸出援手的人越少。
为什么呢?
我孩子说的并无道理:围观人那么多,肯定有人报警了,哪还轮得到你?(哦,我知道她不是坏小孩。)
总结起来就是“责任被扩散了”。
当有一群人都注意到了事件,你会觉得这一群人都有提供帮助的义务,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感就减少了,甚至消失了。
相应地,如果真的因为大家都没管,导致了不好的结果,我的“内心惩罚”和内疚感也会同样地减少,甚至消失。
你该怎么做?
如果无论如何,你还是承担了责任,那你就该想我怎么提供帮助呢?
如果你是普通人,你的帮助可能是呼救或是报警。
如果你是医护人员,你可能当场就能急救,第一时间抢救伤患。
所以,想到这一步,你应该有助人的策略。
负责以后我的结果会怎样?
以上问题你都有了明确的答案,最后你还会问问自己:承担责任以后,我的结果会如何?
如果他事实上不需要我帮助,我还是按我的判断去帮助他,我能不能接受“被嘲笑”的结果。
如果我对于事件“一无所用”,我介入进去,会不会搞得手忙脚乱,好心办坏事?!
又如果,他是碰瓷的,我帮了他,反而被人讹上了呢?这世道什么人都有的。
你看,想帮忙真的太难了!
这着“顾虑”里面没有任何一点有关于“冷漠”和“冷血”!
有的就只是,我们帮助他人的悲观倾向。
但是比起因为悲观倾向最后可能带来的后果,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介入紧急事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想:
如果大家都觉得有人能付起这个责任,结果没有一个人管,也许那位女士就丢了性命。
因为大家的迟疑,她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如果我怕“出糗”选择不去察看那个“溺水者”——他真的有什么意外呢?或者,当我确定他真的溺水,我才往那边游,等到的时候他会不会已经“无力回天”了呢?
这些都比我们的“悲观倾向”要承受的结果严重得多!
所以,危急时刻,千万不要有以为已经有人提供了帮助或一定会有人提供帮助的想法。
我们应该永远把自己当做“第一旁观者”去对待每件紧急事件!
你认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