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专注力?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专注力?

作者: 小汐不会打怪兽 | 来源:发表于2019-06-22 12:26 被阅读0次

                      专注力的破坏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说一句话,“注意了,下面我要讲这堂课的重点了”。这个时候,有的学生能立刻抓取老师的信息,关注老师接下来讲的重点,有的学生却对这个信息没有太大反应,注意力分散。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学龄前的家庭生活有关系吗?

    上周我带小米去商城里的一个沙场玩沙子。沙场里有六七个小朋友。有一个家庭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妈妈带两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其中大一点的小女孩在自己玩沙场里的玩具,这时候,老人开始喊,那个谁,你去滑滑梯玩一下啊。那个小女孩听到后,放下手里的玩具,跑去玩滑滑梯,玩了没多久,老人说,那个谁,快过来,老人拿出一根香蕉,喂到小女孩的嘴里。然后心满意足的说,去玩吧。我带着孩子在沙场里一起玩,看见这个小女孩跑到滑滑梯后面爬上去,滑下来,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眉头紧锁,很焦急的样子。沙场里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帐篷屋里放了恐龙,他很喜欢说话,跟我和小米在一起玩。我想让小米感受风,所以抓了把沙子,放在嘴边,轻轻地吹起沙子,保证沙子不会飘进孩子的眼睛和嘴巴。小男孩也想尝试,我说你手掌斜着向下摊开,轻轻吹就可以了。小男孩吹得很专心,并且自己想出用另外一个手掌托住有沙子的手掌,来保持手的稳定性的想法。这时候,他家的老人,立马站在围栏外面说,住手,不敢吃不敢吃。到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来了一对母女,女儿五六岁的样子,站在沙场里还没蹲下,刚准备玩,妈妈呵斥的语气说,你不要把沙子扬头发上了。小女孩在原地楞了几秒,才转身去拿玩具。

    那么这样很常见的场景,父母或孩子的主要照顾人是怎么一步步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里,孩子在2岁前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力。所以父母不要为了形式主义,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硬要孩子听完。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跟大脑发育有关的。我们额头后面有一个脑区叫前额叶,它主管执行和冲动控制,是理性思考的重要区域,而且这一区域发育要到20岁才完全成熟。而有些男性的前额叶要到35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孩子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是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的。而沙场中孩子的主要照顾人给了孩子很多外在的干扰。孩子玩的好好的,来,吃个香蕉,指挥孩子玩这玩那,过度保护觉得孩子会吃沙子,在孩子玩耍的时候告诉孩子不许把沙子弄到头发上,仿佛是告诉孩子下雨天出门鞋子不能弄湿一样。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才慢慢学会过滤一些干扰,才开始发展有意注意力,所以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打扰他。如果家长喜欢指挥孩子,打断孩子,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只能跟着家长后面转,而且东飘西飘,不仅没有空发展自己的注意力,连过滤干扰的能力也被扼制,这就阻碍了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孩子过滤干扰的能力在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这是执行功能的一部分,意思是抑制第一反应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幼小衔接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的学习多是以游戏为主的,而小学的每一堂课,是有学习目标和进度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窗外飞过一只蝴蝶,走廊外有人走过,孩子很好奇的想要去追蝴蝶,观察走过的人,这个时候,孩子能否抑制这个冲动,排除干扰,专注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就很重要了。以前的研究表明,孩子学龄前会认识多少个字,会不会10以内的加减运算等会影响孩子上小学后的成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孩子能否成功的实现幼小衔接,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小学以及中学学习成绩如何跟抑制控制之类的能力有很大关系,而不仅仅是你学龄前认了几个字,会了几个算术。因为这个能力关系了一堂课四五十分钟,你是否坐得住,跟着老师的指示往下进行学习。当老师发出指示时,有的孩子反应迅速,能跟上节奏,有的孩子注意力涣散,要提示很多次,老师也是人,长期下来很难不偏心的。

    为人父母是一个与孩子长期不断互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行道。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跟精力陪伴孩子成长,不代表我们可以凭本能任意的去教育孩子。对孩子的爱是父母的本能,但养育孩子的方法是科学,是精密的系统操作,不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所以孩子的专注力是在学龄前就要操心不要人为去破坏。养孩子就像开车,你上路前好歹看看使用说明书,背背交规,按规则开车啊。别等到把车开废了,掉沟里了,再去要求把车恢复原样。我们可以选择科学的,有策略的给孩子搭脚手架的方式陪着孩子长大。随着时间的变化,孩子的成长,这个互动过程不断影响着我们和孩子,这个变化更是动态的是持续的。

    孩子最爱模仿大人,父母做好榜样,而不是一边带孩子一边刷朋友圈,抖音,一边看着孩子你别做这,你不许做那。沙场围栏外的父母好多就是低头刷手机,抬起头的时候多半就是喊孩子,你不许吃沙子,你不敢把沙子弄别人身上等等,这样的榜样的作用真的很有限,爸爸妈妈自己都坐不住,一边玩手机一边陪我玩,或学习,那我为什么要专心?看见没,孩子就是完美学习养育者的模式。而并不是学习你说什么,做什么,是学习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这是为孩子排除外在干扰,那从内在我们如何去建立孩子的专注力呢?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大人对孩子说,你去玩吧,你去学习吧,你去做作业吧,你去练钢琴吧,你去画画吧。这些都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去问孩子的话,他根本不知道,玩到什么程度是大人允许的,不知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怎么结合,不知道画画弹琴今天的练习目标怎么评估。所以帮助孩子建立专注力,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和脚手架理论,再结合孩子自身情况可以分三步走1、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2、跟目标难度相匹配的能力3、及时反馈。这里要解释的是跟目标难度相匹配的能力,学习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困难区,舒适区太简单,孩子觉得没挑战没意思,困难区太难,容易导致行为瘫痪,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设在学习区,让孩子踮踮脚,伸伸手能够到的地方。在孩子的玩耍和学习上,都可以采用这样的策略,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比如收拾积木,我女儿很喜欢玩积木。我在一个鞋盒上对应积木的形状,刻了镂空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拱形等等。她现在还很小,只有半岁,我在收拾积木的时候,对应积木和鞋盒的镂空形状会告诉她,我把圆形的放进去了,三角的也放进去了。到她快一岁的时候,我会告诉她把三角形的给妈妈,把长方形的给妈妈,在她一岁半对两岁的时候,我会告诉她,你可以把三角形的放进去,正方形的放进去。就是这样的操作,给孩子搭阶梯,设立明确的合适的目标,及时跟踪反馈,调整目标,让孩子一步步成长。对亲子关系来说,这是在游戏也是在学习。

    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要从外在主动人为破坏孩子的注意力,最好要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内在要用策略去激发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慢慢积累。

    最后,关于抑制功能这里,分享两个小游戏,大家可以在家里玩起来,抑制第一反应,没有小孩,大人玩也是很有趣的。大西瓜小西瓜:说大西瓜的时候,手里比划小西瓜,说小西瓜的时候手里比划大西瓜。中文版玩到一定时候,还可以变成英文版哦,或者中英切换。另外一个头、肩膀、手、脚,也是一样的,说头的时候,指着肩膀,说脚的时候指着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谁偷走了孩子的专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jm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