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以前总觉得这话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现在才发现,时场审视自身是切实有效的成长方法论啊。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唐浩明谈曾国藩修身之道》,说起曾国藩,我想大家可能都有听说过。他是晚清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功名赫赫,却主张凡事勤俭节约,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本书的形式也很有趣,里面是曾国藩生前的书信,作者唐浩明对他在读书、写字、品鉴、修身、悟道等等方面的言论思想进行分析、总结、评点,和我们分享了曾国藩生活和工作中的故事。
根据曾国藩的书信所示,他每天都要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修身精神,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学习工作能够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每日写反思日记,我是去年才知道复盘这事的,但是经常中断而且浮于表面并不深刻。那天,我忍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这些年我都做了什么?
不问不要紧,一问不得了。我的眼前就像出现了一个真空,以往发生的事情都变得模糊,我竟说不出几件成就事情。时间就像无情的推手,推着我活着,却没留下什么。
那一瞬间,感觉很奇妙,似乎勘破了一些事情的内涵。我的反思缺乏一些东西:
1.不持久,有时反思不深刻;
2.反思不频繁,偶尔就错过一些时机;
3.没有总结方法论,知识不成体系;
因此,我对照曾国藩,重新开始写反思日记,下面我说说我的反思过程。
一、记录时间开销,留意最触动自己的点
之前我有利用时间轴记录做事的时间成本,加强对时间的感知,这一步是和复盘分开的,晚上才写反思,这样的缺点就是会忘记一些事情。因此当我写时间开销时,如果有特别让我触动的事情,我会简单描述一下,等晚上在详细复盘。
用atimelogger APP记录每个时间段做了什么,了解做事的效率,还可以预估下次形成需要花费的时间,当我觉知到时间的存在和流逝,生活也变得更踏实。
晚间,我就开始常规的复盘:
1、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2、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3、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金句或者践行清单;
除此以外,我发现复盘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总结方法论。比如参与了社群运营,那就要用黄金圈思维去解析管理组的目的、运营的方式等等,抽丝剥茧,了解的更透彻。
复盘不仅是改正缺点、规避隐藏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能给出可实操性的方法论,这样也会最大化反思的价值。
二、诚实面对自己,记录人性黑暗处
我非常佩服曾国藩的是他的日记记录下自己的自私、好色、懒惰等并不美好的特质,甚至他还把这样的日记在朋友之间传阅、点评,这就是伟人和普通人的区别。
以前我也会记录一些涉及情绪的事情,但是有些情绪很微小,一不注意就过去了,或者需要你多反问自己,才会知道产生某种情绪的真实原因。只要能让自己更好地看清问题,才能做出改变!
比如昨天和老铁聊天,她有自己的定位,但是却总是在做无关的事情。她不知道聚焦、不知道专注吗?都知道,但是道理都懂,但是却没做到也是常有的事情。
我帮她梳理了一下,她说我从来没想的这么深刻。其实当我们听到一个道理,会天然产生一种知识错觉——以为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好像获得了这项技能甚至自己在做的过程中。
其实不然,我们常常会偏离真正的方向,眼看着自己成为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与原先的目标渐行渐远。
这时候深刻的复盘就很重要了,你可以反问自己几个问题:
假设你的目标是A
1.你不去做A的原因是什么?
2.你忙着做B事是为了获得什么?
3.从B中获取的东西能助你达成A目标吗?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答案就出来了。这样去练习反思,必然会关注到情绪、思维,进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
当我改变自己的复盘方式,我看清了成长的轨迹,对高效和有意义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渴望。我相信,想要人生开挂,就要学会正确的复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