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散文想法
“先生,一共26元,请先付款”

“先生,一共26元,请先付款”

作者: 天光要吃好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21:14 被阅读0次

    星期五的夜晚,下了班的我再一次推开那扇嵌着玻璃的陈旧木门,走进小区门口那家不算很大的居酒屋,这是我第八次光顾这家店。

    店铺的招牌在附近非常起眼。在这片成熟的生活区周边,聚集着为数众多的理发店,水果店,便利店,餐饮也以熟食店,早餐店,菜场为主,留给小吃店的空间并不多,半年时间内,粥店、面馆、饭摊的相继关门,意味着门口这条路上只留下了日本料理店以及西北拉面馆。

    这家料理店不大,一张双人桌,一张四人桌以及四个吧台位,最多也就只能接纳十位顾客,一个对于它来说略微有些过大的投影屏幕正对着门口,每天播放着不同的电影,去了八次,就看了八部不同的片子,万幸老板品味不算差。再往里一点是厨房,老板有时候一个人,既要点单,又要做菜,还要收钱,但大多时候老板娘会负责前厅的所有事:点单,收银,递茶,传菜,调酒。

    店里已经落座了6位顾客,老板娘看到我来,笑着迎出来,我连菜单都没翻动,点了一份豚骨拉面,老样子。她笑着说,今天不是的特价18元哦,活动结束了。我有些纳闷,我记得这份拉面标价是26元,在上海拉面圈里已经是最便宜的一档,而且还比大多数30/40档的拉面好吃,想不到它还能打折到18元。这家店在上海来说,已经是物美价廉的典范了,之前带朋友吃过寿喜锅,她啧啧称赞,「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寿喜锅。」

    我再次确认要点这份豚骨拉面。老板娘有些不好意思,“先生,一共26元,请先付款,支付宝微信都可以。”回想之前的七次就餐,我都是吃饱喝足后再付款走人的,好几次碰上老板在厨房忙活,我付完了钱打个招呼就走。上一次和朋友一起来,结账的时候老板娘忘了算清酒的钱,等五分钟后老板跑出来的时候,刚好碰上在马路边闲聊还没走的我们,就又补了酒水钱给他。这在我看来没有任何问题。

    我笑着问她,什么时候改的政策。这个支付宝ID叫“猫桑”的姑娘颇有些难为情,说就是现在开始的,刚刚有个人吃了饭趁没人逃单了,她也是没有办法才让顾客先付钱再就餐。

    其实我最开始在这里吃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当店里只有老板一个人忙前忙后的时候,会不会有人轻而易举就吃到“霸王餐”了。但以我观察到的顾客群体来说,结伴的外国人,三五好友来喝酒的中年人,三口之家,还有衣着得体坐吧台独食的青年男女,怎么看都不像是有会逃单的人,所以我早早打消了这个疑虑。现在看来,我必然是遗漏了什么。

    那碗放满了豆芽,叉烧,笋干,玉米粒,木耳丝,卤蛋,海苔片的拉面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但可能是因为先付了钱,破坏了一点必要的化学成分,我总觉得吃的不够尽兴,也没有像以往一样认真地喝完大麦茶,看一会儿电影再走。推开嵌着玻璃的木门,早春的夜晚还是有些寒冷,逼迫我把外套拉链又提了几厘米。

    先买单还是先就餐,其实都是在顾客接受范围内的事情,卖家一开始就订好了规则,顾客根据规则遵守就基本相安无事了。怕就怕规则被破坏,需要临时再定新规,这就容易让买卖双方出现信任的疑虑。虽然单单从日料店这件事上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情,新顾客可以很自然地接受先买单再就餐,老顾客多试几次之后,大概也就默认这一模式为基本规则,谁也不会去想这其中经历了什么变化,毕竟,美食才是他们光顾这家店的主要动机。

    我们不止一次听到社会上的一些善举,最后因为一些人不守规矩而草草收场的新闻。做善事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在个人的能力范围内,给这个社会一点正能量的东西,如果能帮到一些人,帮到更多的人那就最好了。

    做好事的人出于信任,奉献自己的精力和金钱,为有需要的人送去温暖,这原本就应该是受人敬重并大力宣扬的事情。但一般的演化过程往往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某热心早餐店老板每天为清洁工人和公交司机提供三四十份“免费早餐”,受到当地媒体的宣扬后,开始有许多老人每天早上过来排队领取,更有甚者早上五点起床坐车一个小时去排队,因为免费早餐数量超出预计,老板在坚持一个月后宣布停业,排队老人纷纷抱怨该老板太过小气。

    还有丛飞的故事就不说了,各种初高中作文里都已经写烂了。

    这些有心做好事的人都低估了人心的深邃,大多数的人心在利益面前就会暴露出它原始的一面:自私和贪婪。人心是最经不起检验的,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说法,这些根植于他们心里已经数十年的坏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它们能死灰复燃,它们更能兴风作浪。

    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以貌取人妄自去判断一个人的善与恶,但是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貌取人,做好适当的预防措施。我是一贯推崇做好事的,我不太信前世今生的“因果报应”,但我认为“现世报”是存在的。你一心为善,坚持做好事,总能在某些方面得到点回报,精神层面或者物质层面。但是做好事也要量力而行,没有提前做好妥善的应对措施,做好事也就很容易被人钻空子。

    信任陌生人向来都是一件既容易又艰难的事情。

    信任是维系社会关系最有效的手段,但又常常因为被人破坏而让我们对这份关系始终带着疑虑,大多数人都带着既想信任又害怕信任的矛盾心理生活着。余华在《黄昏里的男孩》写过一个命运苦难的水果小贩毒打一个因为饥肠辘辘偷了他一个苹果的男孩的故事,小贩抓到男孩后异常激动:

    “从前我们都是不锁门的,这镇上没有一户人家锁门,是不是?现在锁上门以后,还要再加一道锁,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小偷,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

    照现在的趋势看,在人际交往里,我们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整个余生都依靠习惯,眼缘,约定俗成,被信任等因素去信任别人,这中间势必还要夹杂着多次的背叛,欺骗,怀疑。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也没有上行下效的道德规范来强制执行所谓的信任。如果真的受到了约束,信任也就不能称其为信任了。

    大概也只有在商业层面,在我们签下合同把信任变成白纸黑字的文书之后,信任才成了双方必须要去维护的关系。但是这样又显得过于刻板,举个例子:

    我司某客户和我们的账期是发货30天内要付款,双方第一次操作了一票发到重庆的货,经历海运,河运,进口报关历时一个月多一周。客户因为没拿到货按公司规定不能付款,但是又因为有其他货急着要出来找我们调节。但是我司财务就是不买账,老板批了财务还是不肯延长收款时间,因为没见到汇款凭证。最后只能在等待中延误了后续货物的发货,实打实地来了一回“按规矩办事”。而我们双方也会在利益关系里继续和睦相处,耐心等待下一次的“按规矩办事”。

    我们依然会面对许多次这种精神层面的拷问,无可奈何又只能毅然前行,它是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接纳和适应,而不是回避和低头。做好事没有错,按规矩办事也没有错,信任别人也没有错。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经验和失败中学习,必要的时候做出最优的判断。

    我还是会在不用做饭的夜晚去门口的那家料理店点一份豚骨拉面,有时候再加一份玉子烧,先付款后付款都没有问题,26块钱也好38块钱也罢,我都会给,因为我去那里的目的很简单:花钱并吃上一顿满足的晚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生,一共26元,请先付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li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