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专家早教丨爱音乐的孩子,聪明又快乐

专家早教丨爱音乐的孩子,聪明又快乐

作者: 娃咋养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10:43 被阅读0次

在人类对于艺术的智能发展中,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最早产生的,可以说是天赋、生来就有的(甚至可能还没有出生就能够感受音乐)。

音乐能力跟走路或说话一样,都是人性的本能。

回想一下,悠闲散步时,什么最能够吸引您的注意力,鼓励您发出声音,使您想要活动身体?

毫无疑问,是音乐

科学家发现,5-6个月的胎儿已有感受音乐的能力。

出生后,哭闹的宝宝听到胎教乐曲就会安静下来;

新生儿在平卧位时,会将头转向发出音乐的方向;

2个月的婴儿能安静躺着欣赏音乐;

2-3个月时婴儿会区分高音;

3-4个月时能区分音色;

6-7个月时能区分简单的曲调。

音乐——大脑认知和思维

音乐不但能使婴儿心情愉快,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研究发现,3岁儿童经8-9个月的音乐训练后能明显提高他的时空推理能力。这种能力帮助孩子认识模型、拼图及迷津游戏。

音乐训练还有利于提高他的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右脑创造力和直觉思维,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

音乐——创造力、热情、个性

关于婴儿音乐的研究还有很多。南斯拉夫一所音乐学校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

在该校受过良好音乐启蒙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周围的音乐活动及所有富于创造性的活动都抱着很大的热情,在生活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更重要的,这些学生都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多才多艺的、能干的社会成员,而不是一群缺乏个性的人。

他们认为,这便是音乐启蒙的成就。

音乐启蒙的意义就在于保护和不断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使它不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

音乐——模仿的好引导

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渴望通过模仿学习到技能和本领,而音乐为儿童提供了可以模仿的极好材料。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儿童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工具,张嘴就能模仿,而这种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

歌词对不上也不影响

音乐启蒙,在家怎么做?

1、配合音乐旋律帮宝宝完成日常活动

用您自己的语言配上熟悉的曲子,使您的宝宝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顺畅合作。

例如,配着《两只老虎》的旋律,创作出一首“准备出发”的儿歌:

“小宝宝呀,小宝宝呀,准备好,要出发,我们快快拿上包,我们快快穿上鞋,打开门,出发了”。

——

说来你可能不信,《两只老虎》有众多版本。

这个旋律最早是一首17世纪的法国童谣——《雅克弟兄》,歌词大意在问:贪睡的修士,是否听到催促起床作早课的钟声。

1926年,黄埔军官邝鄘将其填词成《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1930年中原大战阎冯军人改成《打倒老蒋》;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苏区改成《土地革命歌》。

之后再重新填词,才有现在为人熟知的《两只老虎》。

其他儿歌版本还有:粤语版《打开蚊帐》,德语版《Bruder Jakob》,英语版《Brother John》和《Are You Sleeping》等……

可见这首旋律有多么琅琅上口!

歌唱或者有节奏的哼唱,能使每天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使各项活动之间的转换变得很容易。

2、给宝宝介绍一些模式和顺序

音乐让宝宝接触歌词和节奏的模式,这是它的本质特点。

例如,《王老先生有块地》这首歌里唱“咿呀咿呀呦”。宝宝很快就能学会在哪里该唱出“咿呀咿呀呦”来。

和宝宝一起重复,宝宝会开始意识到很多事情是相似的。经常问他这首歌下一句怎么唱,能够帮助宝宝建立预测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3、​在家里自制小乐器

例如,用一次性的纸质餐盘对扣粘好,里面放上若干豆子,可以作为手鼓演奏。

用空易拉罐,里面放上大米,封上口,可以作为沙锤演奏。

自制是宝宝最喜欢的玩法了,既激发兴趣,又锻炼思考和动手能力,多样材料不同的触觉和听觉也会带来奇妙的体验!

雨果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感知语言尽头的美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家早教丨爱音乐的孩子,聪明又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oe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