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看待连续高考十几年的唐某某?

如何看待连续高考十几年的唐某某?

作者: 大卫_007er | 来源:发表于2021-06-10 21:13 被阅读0次

2021年的高考刚刚结束,网上到处在热烈讨论不同版本的高考作文题,以及湖北考生作弊等等热门话题。这汹涌的大潮之中,某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主人公唐某某,可能累计念了15年高中、连续参加了13次高考……我的天啊,12次是什么概念?人生能有多少个12年?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一而再再而三地高考?

怀着这个巨大的问号,我查出了他坎坷的高考经历:

2009年,第一次高考,专科都考不上,他去读了个技校;对学校环境非常失望,很快退学复读。

2010年,第二次高考,超过三本线几十分。

2011年,第三次高考,刚刚过了二本线。

2012年,第四次高考,超二本线,可志愿没填好。

2013年,第五次高考,成绩不详

2014年,第六次高考,考取了563分,超一本分数线43分,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但他还是选择了复读,因为这远远没达到他的目标--中科大

2015年,第七次高考,吉林大学,因为调剂的专业不满意,放弃。

2016年,第八次高考,已经是“高十”的他,考出了625分,收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尽管并不满意,在老师的苦口婆心下,他终于对家人坦诚了隐瞒多年的事实,顺利入学。但没几个月,他因为一所高中的2万元奖励而退学复读,只是为了给父亲赚取医药费。

2017年,第九次高考,父亲最终去世,他高考失利,只拿下573分。

2018年,第十次高考,619分,离心目中的中国科技大学还差几十分。

2019年,第十一次高考,646分(中科大分数线681),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放弃。

2020年,第十二次高考,分数不详,据说又回去复读了

2021年,不知道今年的高考大军中是否依然有他的身影?

作为同样出自农村并经历过高考的人,看着这串长长的记录,不由地慨然长叹。整整十二年啊!如今的世界与十二年前相比,已然大不相同。这个可敬又可怜的人,十二年如一年,依旧奋斗在他的高考世界里。犹如夸父逐日,一圈又一圈。看似奔跑了很久,定晴一看,却仍站在原地。

十二年的岁月,已经发生太多太多变化了。十二年前,iPhone还没有全球大流行,我们大都还在用诺基亚;微信还没上线,大家都还在用QQ,3G网络也还没开始普及;出行只要靠绿皮火车,坐飞机的人还是凤毛麟角。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在用5G手机,随时随地网上办公和娱乐,名师们在几十万人的在线课堂里循循善诱,医生们甚至还能远程指导和参与手术。绿皮车越来越少,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风驰电掣,飞机旅行已是家常便饭。嫦娥五号已经探月归来,天问一号正在密切监测火星……

十二年过去,当年才十八九岁的少年,已经三十出头。他的同龄人,已经奋战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包括为他拍摄《高十》纪录片的初中同学。而他自己还依旧奋战在三尺书桌,奋战在高考的狭小世界里。把人生最美好的十二年,全都“赌”在理想中的大学上,这样的奋斗有意义吗?

也许有人会说,2017年的那次复读,是为了给父亲两万元的医药费,还能理解,但我不这么认为。区区两万元,哪怕是在大学发动募捐,或者在网上发起水滴筹,都一样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没必要付出退学复读的代价。哪怕休学打工,哪怕是借贷,都好过这盲目的复读。等他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就会明白两万元换一年的青春实在不划算。

归根结底,我认为唐某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全。人生几十年,是漫长的马拉松,比拼的是长跑耐力,而他偏偏把它当作了短跑,一次又一次地拼爆发力。考上中科大这样的名牌高校,固然能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占据一定的先机,但并不能保证此生就一定是顺利成功的。反之,考上了普通学校,也不等于这辈子就永远落后。读完本科还可以考研,工作以后还可以比拼成就,而且是远比专业和分数复杂而全面的比拼。度量成功的尺度是多方位的,360行,行行出状元。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高中辍学的韩寒、李想、罗永浩、脱不花,是成功的作家、企业家;只上了三本大学的傅盛和李笑来,分别是著名的工程师兼企业家、作家兼投资人兼大富豪;反之,清华北大和人大TOP 3大学毕业生,固然除了很多国之栋梁和精英人士,但也有当保安、保姆,甚至当普通农民的,“泯然众人矣”的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唐某某过于理想主义的性格,可能是他未来人生的沉重包袱。他固执地认为,中科大才是理想的大学,才值得去读。这种执拗的理想主义,一旦遭受现实困难的打击,往往可能堕落成颓废主义。中科大是跟清华北大齐名的国之重器,精英荟萃,课业压力很繁重,同学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即便是唐某某经过十几年奋战终于勉强考进去了,能不能顺利毕业,都是个大问号。那些聪慧过人、当年就顺利考进中科大的应届生,都可能遇到学习困难,更何况连续奋战了十几年才考过的唐某某?君不见,每年中科大学籍清理的公告,内容相当吓人:

不论高中还是大学,一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学习能力,而非学到的知识。高考再重要,也只是人生的一个小片段而已。不论读不读大学、读什么样的大学,最终都是要步入社会的。高中短短三年涵盖的,大都是基础性知识,在社会上能够付诸实际应用的,少之又少。即便是读了大学,毕业之后从事对口专业工作的人,也只是极少部分。有机构做过统计,大概不到15%。因此,唐某某执拗地在大学和专业上较劲十几年,实在是一件无意义的事。如果他把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用在融入社会、努力工作上,肯定小有一番成就了。但是,他却把这么好的光阴,挥洒在了那极其有限、并不能直接用于谋生的高考知识世界里。惜哉惜哉!正如他的新浪微博备注:没有在适当的年纪做正确的事,非刻意为之,而是后知后觉。

作为反面例证,唐某某的同乡、同样以十年考霸著称的吴某某,就曾经走过类似的弯路。从2001年复读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开始,他也走过了反复考上名校而弃读的历程。先后考上了北师大(两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等名校,一直到2014年终于得偿所愿,考入梦想的清华大学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跟十几年前的北京交大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城市,只是换了不同的校园。毕业时吴某某已经36岁,他最终的就业单位是郑州某重点高中,而非很多外人以为的科研工作。最后连他自己也说,早知道自己最终的就业方向是当老师,7年前就去北师大读了,省了这么多年宝贵的时间

衷心希望,唐某某同学并未像传言那样继续奋战在高考战场上,而是已经悄悄融入了社会,回到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生活轨道上。祝愿他有所成就,给自己的生活,给贫困的家庭,带来逐步改善的希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卜算子》(宋 苏东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相关文章

  • 如何看待连续高考十几年的唐某某?

    2021年的高考刚刚结束,网上到处在热烈讨论不同版本的高考作文题,以及湖北考生作弊等等热门话题。这汹涌的大潮之中,...

  • 一个女人的高考经历

    又到高考时间了,今年的高考大军高大63万之多,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高考的两天。 唐悦站在窗前望着远方,时间过得真...

  • 如何看待中高考

    快要高考中考,很多家长,学生非常紧张。 要是考不上理想的学校,选择不到好的专业怎么办?以后就没有好的学习氛围,会受...

  • 如何看待高考延期

    作为2019级刚考完高考的历史考生 看到这个话题不禁想说说自己对高考延期的一些看法 另外 文章后半部分我会整理一些...

  • 外邦的 ——《一个人的课堂》电影遐想

    (一) 宋老师、唐明明、唐奶奶, 构成了一个人的课堂。 (二) 背景—— 宗族祠堂和没有某某某就没有某某某的地方。...

  • 如何看待 “不连续性”

    记得李善友老师曾经在得到里有一期说到过一个概念—— “不连续性”。我今天就想结合自身谈谈我自己的理解。 “不连续性...

  • 高考成绩出来了,原来“学习qiang guo”还有这些功能助力考

    昨天,高考成绩公布了。我家孩爸连续十几年带高三班主任,所以每到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我即使不主动关心高考,但多少也会...

  • 直面自己

    看到某某消息,某某人的公开演讲活动,看某某娃如何如何。某某妈如何,某某爸如何。这个世界,太多的故事于光怪陆...

  • 浅谈管理(15)

    如何看待奖罚? 九十年代,我去前端供应的小工厂,看到门口展示牌上常常有某某班组因质量不合格扣奖金若干,某某人因迟到...

  • 如何看待高考这件事

    作为一个高考过来人,高考这件事带给我的影响是我这辈子值得铭记在心的事,因为通过高考这件事,我才得以走出我们那个小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看待连续高考十几年的唐某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pp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