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学告诉我,记忆是基于当下的一种建构,痛苦的记忆是不断复习的结果,是当事人主动的选择。
李克富 | 痛苦是主动的选择“你老公打你,但你爱他;随着你老公打你的频次和严重程度增加,你对老公的爱也在增加。”
这是我对同一个女人第三次重复同样的话。这是她第三次咨询。这次她没有愤怒地否认,眼泪流下来了。
一般,她都是在遭遇家暴两周之后才找我,找我时肉体的痛已经消失,心里的苦却被放大。
有了前边两次咨询作基础,这次我的面质直接了许多。
“我不认为老公打你是个客观事实。”我看着他的眼睛,尽可能吐字清晰地说。
正如我所料,她立马激动起来:“你什么意思?难道他打我这一事实是我瞎编的!”
为缓和气氛,我笑着说:“我并未否认老公打你这一事实,但这一事实只是你的记忆,它并不客观。”
后现代心理学告诉我,记忆是基于当下的一种建构,痛苦的记忆是不断复习的结果,是当事人主动的选择。
她仍反驳我:“怎么会不客观呢?比如他上次打我的时间和地点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说:“我更关注在这两周的时间内,除了老公打你这件事之外,你们夫妻之间还发生了什么。”见她没有回答,我又跟进一句:“这两周一定发生了很多事情,您却不记得了。我希望您能想起来,并尽可能详细地告诉我。”
她不说话了,在想我说的话。
我就静静地等待,尽管临近咨询结束都没有结果。
没什么遗憾的。没有结果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我毕竟让她把一些从未想过的事情在咨询室里认真想过了。
分手时我仍让她回去思考:
“你为什么总是挨打?一而再再而三,你每次挨打都不躲避又是为了什么?”
同样,我也让她尝试着回答:“你老公为什么打你?你老公打你是为了什么?”
这便是解决她遭受家暴的终极问题。我知道:如果她能回答这些问题,便不必再来找我;如果她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也不会再来找我——待到再次遭受家暴,又去找我另一个同行,再次启动祥林嫂式的诉说。
以上文字是特意写给某心理咨询师学员的,昨晚我们交流了一些有关在咨询室内重视求助者所讲故事的细节。我反复强调故事只是历史事实,而历史事实并不真实:既不真,也不实。
他问我“什么是历史事实”,我现查书(历史的灵魂,第26-27页)摘了两段文字给他:
很明显,所谓历史事实实际上都是经过历史学家的选择而陈述出来的,没有历史学家的挑选、陈述,一切发生过的事情在发生之后也就永远消失了,正如至今为止的人类所发生过的绝大多数行为一样。
与此相关的是,史实并不是历史学家研究的初始出发点,也不是在经过挑选并赋予了意义之后就可以密封保存的,因为在现在和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很有可能会不断改变对某一史实的看法。
但愿他不辜负我的期待,能读懂我讲的案例,并结合我讲的案例把这段话弄得更明白一些。
李克富 | 痛苦是主动的选择(1712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