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自己补补课,了解下什么是试误说与顿悟说。
"尝试-错误假说"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用以解释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最早以试验方法研究该命题,并得出"尝试-错误假说"。
桑代克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处于饥饿的猫关在一个特制的木笼中,笼外放有食物。猫面临着如何逃出笼子获取食物的问题。它可能只需要转动一个按钮,或拉动一根绳子,或压下一个门闩门就能打开。猫开始会到处乱碰乱抓,偶然会碰到开关,逃出笼外获取食物。之后再把猫抓回笼子让它再次试图逃出。几次重复,猫尝试和犯错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解决问题的时间也相应减少,最后只要将猫放进笼子,猫就能打开门自己逃出去。
据此,桑代克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其进程为:尝试,错误的次数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多;各种正确反应组合后,产生一系列成功反应的动作。
顿悟说
1913~1917年,科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相对立的第一个认知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科勒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初次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成功之后,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坐下来观察整个问题情境,后来突然显出了领悟的样子,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顿悟。顿悟说认为,当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以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而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由此可见,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而过分保护的母亲要么包办代替,要么过分控制,往往剥夺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成长的机会。于是孩子受到如下不利影响: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化不足,性心理不成熟,自我中心,不负责任的行为,两价性依赖。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主要是母亲,父亲往往是胁从者。而施行过分保护的母亲,往往有被爱的需求;有些母亲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有些母亲有强烈的占有欲。
在这里,主要说一下强烈的不安全感为什么会是过分保护的根源。
因为安全感的缺失,就容易造成自卑,而自卑的代偿则是追求完美。这样的母亲往往害怕孩子做错事,怕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受伤害,怕他们如果做不好会被他人耻笑,从而激活了自己的害怕紧张等负面情绪。所以母亲往往会包办代替,事无巨细,都替孩子做,结果就剥夺了孩子“尝试-错误”的权力,剥夺了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培养自信自尊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不舍得孩子自己走的路,最终都成了坑。
而过分保护的另一表现形式为过分控制。这个的根源也可归为强烈的不安全感。正因为感觉到不安全,所以才会控制一切,才会想要让周围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那么,这样的思维方式,对应到孩子身上,就会体现为对孩子管得过严过细,孩子就失去了他的独立、自主和自由。日复一日积累下来,孩子既丧失了独立,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不愉快的情绪,以及对母亲的不满。
最可悲可怕的是,施行过分保护的母亲却往往没有觉察,也听不进别人的忠告。所以,问题虽然出现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父母,尤其在母亲身上。可以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尤其是熊母亲。
痛定思痛,想要孩子好,还是先好好地做一个60分的母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