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超越感觉-第1问】个性的形成

【超越感觉-第1问】个性的形成

作者: 不二唐卡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11:38 被阅读0次

究竟是哪些因素塑造了我的个性?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我的自我形象如何受到了影响?由于这些影响,我在哪些情况下比较缺少个体性?

第一反应

天性,从小时候就比较不爱说话,固执不听话,爱嫉妒,在家里坏,在外面乖。基因和最初的生活环境决定,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自我形象。由于天生性格的影响,我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会比较缺少个体性,在家里逃避沟通,在外面就迎合别人所说的话。
家庭,出身农村,童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初中跟随进城做早点生意的父母来到武汉读书,经历生活变迁,体会生活不易,同时也被父母惯养,期待逃离。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变迁,造成自己的不适应同时也加深了天生性格里面的弱点,更加容易自卑,以为学习成绩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而等到这点也在进入高中之后破碎,就进入了迷茫的阶段。至少在高考之前,我就觉得考不上大学是对不起父母的表现,而整个6年中学,我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喜欢什么,未来想要做什么,只想着完成期待,尽快逃离。
教育,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基本的认知,这种认知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方式,比如不随地吐痰,爱国,孝顺父母,乐于助人。
阅读,《读者》和《青年文章》,钱钟书和王小波的小说,大学时代博客文章,哲学和心理学的阅读,是自我探寻和追求独立,这个时候看到更多更高远的价值追求。文字的感染力,哲学和心理学对自我认知的研究分析,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但这个时候我更加希望可以成为我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作家。
个人生活经历,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旅行中看到的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看到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遭遇的挫折,挣不到钱这些更加接地气的事实和个人体验,加重了自我怀疑。迈出学校之后,体会过自由地生活,体会过自己的不接地气以及能力欠缺,体会过自己错误的选择,体会过挣不到钱的尴尬处境,体会过人与人的亲疏淡薄,利益纠葛。真实世界呈现在面前的时候,过往哪些没有真正审视过的观念,就变得更加不堪一击。这个时候,面对现实世界中各个行业的成功者,我更加缺少个性,因为没干出什么事情来,又不脚踏实地的人,在成功者面前更加没有什么话语权,我反而更希望从他们那得到某种秘诀。这影响了我的个体性。

《超越感觉》的洞察

  • 我变成这样是由于我自己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在更大的意义上,事实并非如此。世界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

  • 你出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生存在地球上一个特定的地方,这个时间和地点是有具体的环境,理解, 信仰和习惯限定的,这些限制了你的经验,并影响你的思维模式。

  •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看中观念的表面价值,很少甚至更不从其相关含义和蕴涵意义上来理解他们,在时间的进程中,我们的行为受到这些含义和蕴含意义的影响,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智力是由遗传决定的,并且不能增加”这个观念。你说面对的无数观念将以类似的方式影响你的信念和行为,甚至在你未有意识地把握这些观念之前就可能发生。
    到18岁,一名普通青年在教室里面度过了11000小时,而在电视机前花费了22000小时(??)。同一个人到35岁,做作业的时间少于20000小时,但看电视的时间接近45000小时,看商业广告的时间则接近200万小时。

  • 现代广告通常以标语口号和名人推荐来对公众狂轰滥炸,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诉诸人们的情感,创造对产品和服务的认为需求。电视节目制作人运用频繁的场景切换和感官诉求,以维持观众的兴趣不减。这种控制是许多人不能形成一种成熟的注意力跨度。甚至严肃书籍的推销性访谈,要给出一个非常简化的答案,因为会让你受到关注。印刷媒体也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是告知我们需要了解的已证事实。政客比新闻记者更加让人生厌地操控人民,不是表表达他们的思想,而是调查人们想什么,并且假装分享人民的看法。

  • 广告商与承担政治和社会任务的人们并不满足于激发情感或把一些观念根植于我们的头脑,它们还试图通过一遍遍重复这些观念来强化这些印象,人们越是多次地听到一个口号或论据,对他越是耳熟能详,他就与那些经过慎重考虑的思想难以区分。 舆论就像自然气候,她是如此地广泛深入人心,以至于那些生活在其中,不知道其他观点的人视为理所当然。

  • 我们时代的社会和心理学理论对我们的信念也产生了影响。如果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强调的是弗兰克尔的观点而不是马斯洛和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那么,当代美国文化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所有人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都会受到影响,我们只能想象这种影响有多深远。

  • 弗兰克尔看来,把自我实现作为我们追求的直接目标,终究会适得其反,这种意图只是作为“自我超越非预想结果”发生时才能实现。他认为,对生活的恰当看法不是他能给予我们什么,而是他从我这儿期望什么,生活就是每天询问我们,要求我们承担“找到生活问题的正确答案的责任,完成生活不断地向我们每个人提出的任务”。意义的发现包括“感知现实中蕴藏的可能性”寻求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可以提升一个人生存的意义。这样的感知和寻求因为集中关注自我而受挫。

成为个人体的五个步骤

真正成为而不是仅仅宣称是一个个体,把这些指导原则贯穿于日常的生活。

  • 把对任何人,任何议题和情势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无论他多么吸引人,在你未考擦他之前,都不要接受它。

  • 判断你为什么做出这种反应,考虑你是不是借鉴他人,如果可能,确定是什么特定经验影响你的选择。

  • 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者情势做出的其他反应

  • 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你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越感觉-第1问】个性的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ru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