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徐某,43岁,2016年10月13日,首诊:
反复胃脘部闷胀痛数年之久,饥饿、饱餐后痛甚,饱餐后闷胀感明显,无伴有反酸、烧心,经某三甲医院胃镜检查示:贲门炎、出血性胃炎,初始口服西药和中成药有效,渐至无功,今无恶心欲呕,无腹泻便溏。平素月经周期正常,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少腹痛,平素腰酸、四肢关节酸痛明显。查舌质红,苔薄黄润,脉细弦。
西医诊断:1、贲门炎,2、出血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病
病机:肝郁气滞,寒热错杂。
治法:疏肝解郁,平调寒热。
选方:四逆散合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药物组成:
香附子10g,枳壳12g,白芍15g,
姜半夏10g,黄连3g,黄芩8g,
干姜6g,党参10g,炙甘草6g,
元胡10g,厚朴12g,蒲公英20g
3帖,水煎,早晚温服。忌口:米粉、笋、糯米类。
2016年10月18日,复诊:
服药后胃脘部闷痛感明显减轻,饥饿和饱食痛明显减轻,疼痛时间明显缩短,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守前方5帖,隔日服。
余喜用醋香附子替换柴胡治疗肝郁气滞证,尤其是肝郁气滞日久,元胡能兼调血分,这是柴胡所没有的。
����vm�v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