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忘忧社谈写作
谈写作牛人堂|把意象简单化,让作品来说话

谈写作牛人堂|把意象简单化,让作品来说话

作者: 紫陌欣妍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18:13 被阅读0次

    听完这一期的牛人堂主题分享,我的第一个感受是“难”,有点不甘心,于是把语音转化为文字又看了一遍,结果还是“难”。

    我有点泄气,复盘作业也无从下笔,于是干脆先把作业的事情放到一边,一个人在书房慢慢琢磨。

    手机也关掉了,我在书房踱着小方步,把断鹂老师的分享在脑袋里像放电影一般过了一遍,可能理解得并没有那么准确,但好歹是串联起来了。

    分享伊始,断鹂老师没有直入主题,而是提到了大家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嚷嚷着“没有时间写作”,但每个人都是踏踏实实的二十四个小时,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说没有时间写作的人,要先去思考一下你到底把写作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如果你真的发自内心地喜欢写作,无论如何都是可以挤出时间写上几百字的。

    断鹂老师强调,与其费劲心思去做什么时间管理,倒不如先做好精力管理。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几十年如一日地每天跑步、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他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写作和运动上,其他琐碎事情全部丢到一边,自然不会存在没有时间写作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则是总有人说自己没有灵感,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想起李傲先生曾经讲过的一句乍闻只觉粗俗、细思才明真理的话——“妓女不能靠性欲接客,作家不能靠灵感写作”,灵感哪里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东西,天生的作家更是少之又少,归根结底还是靠平常的积累。就像断鹂老师所说的,你觉得自己没有灵感,打开电脑先坐上半个小时,坚决不要去碰手机,也不要让别人来打扰你,你就坐着,让思想放空,很快你就会等来表达的欲望。

    题外话至此结束,开始进入正题。

    所谓意象,其实本身就比较虚幻,它属于美学的概念。“意”是指创作时的意图、意志、意愿等,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一系列事物,“象”则是指作者通过想象或一些物象把“意”表达出来。

    老师多次指出,如果你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然后觉得很难,这其实很正常,他给大家推荐了几本意象入门书籍:胡雪冈《意象范畴的流变》、叶朗《美学原理》、杨春时《中华美学概论》,如果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再来谈意象,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作者通过意象去表达自己,读者则通过意象去还原作者的世界,从而达到一种共鸣。

    意象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存在格局大小,这取决于作者的眼界高低和读者的鉴赏水平。

    所以我们需要去读名著,会让我们获得相对而言更加高级的享受。而且不能只读一遍,要多读。读第一遍时要沉浸进去,走进作品的意象世界,去感受和体味,这个时候不要做过多的思考,你就只管单纯的读,要保持其意象的完整性,而不是割裂开来。到第二遍、第三遍,你再去思考语言、技巧之类的东西。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读者都有不同的人生经验和感受力,有不同的欣赏品味和角度。

    包括断鹂老师这次分享,每个听众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或许这也是作为人的独特魅力了。

    除此之外,断鹂老师还着重谈了他的三点感悟:第一个,对话描写,在写人物的对话时一定要贴近人物形象,要保证读者不出戏,要写好对话,其实我们可以多去菜市场观察,多从生活中汲取经验;第二个,景物描写,写景要按照一定顺序,要有镜头感;第三个,如何写“悲”,有句话叫做“悲不言悲,悲自悲”,笑着笑着就哭了,这是悲剧的较高的境界了,但哭着哭着就笑了,这才是悲剧的最高境界;最后一个,则是关于文学到底有没有用,很明显现在靠写作就能实现高收入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就没有用了,文学最大的功用其实是拯救自己、保护人性,喜欢文学的人,人格是非常完善的。

    断鹂老师的分享告一段落,我们的思考却不能结束,其实没有必要一个劲地去纠结“意象”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已经不是学生了,不会再有人逼我们去背“意象”的概念,甚至它其实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沉下心来想一想,其实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意象”,短篇文章或许并不明显,但如果有一天你去完成一本小说,你或许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我的“意象”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写作牛人堂|把意象简单化,让作品来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uo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