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带眼识人——莫扎特和贝多芬

带眼识人——莫扎特和贝多芬

作者: 程子若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15:37 被阅读0次

一天,我们路过一家店,看到它的玻璃橱窗里放了两张贝多芬的头像,还有一把老旧的小提琴,应该是贝多芬用过的琴吧。


贝多芬

我了解的贝多芬都是从课本中学到的,只知道他是伟大的音乐家,在他老年时期,他失聪了,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音乐上的创造。

我喜欢看人,一个人的面相,其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一生经历。我对孩子说,看贝多芬的脸,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严谨、认真和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你看他的唇,用力地抿着,有种不屈服的劲头;再看他的眼睛,透露着执着,甚至还有一丝愤懑和不甘,就像一个斗士。

我们回到家,查询了贝多芬的生平。

1775年左右,4岁的贝多芬被父亲逼着学习钢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强制性手段将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

他的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科隆选帝侯宫廷的男高音歌手,兼钢琴与唱歌教师,因嗜酒影响全家生活。

贝多芬始终没有找到终生伴侣,终生未娶,但是其情感经历是相当丰富的。

酗酒、愚蠢的父亲,早逝的母亲,不幸的童年,终生未娶——这些都是贝多芬的人生底色。幸好他是极其富有天赋的,且性格坚韧不拔,从而取得了不朽的音乐成就。

就像孟浩然之于李白,莫扎特对于贝多芬而言,也是偶像般的存在。现在我们看到了贝多芬,也就顺手搜索了莫扎特。


莫扎特

这就是莫扎特,优雅、高贵、平和、温暖,双眼似乎蕴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对世人的慈悲。原来,这就是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出生于萨尔茨堡。其父亲是宫廷小提琴师利奥波德·莫扎特,母亲是安娜·玛丽亚。1760年,父亲开始给予莫扎特最初的音乐教育,其中也包括一般性的文化基础教育。1761年,莫扎特首次作曲。

1762年1月12日,与父亲和姐姐南内尔首次在慕尼黑进行为期三天的旅行演出 ,在选侯宫中演奏;9月18日,与父母、姐姐一起去维也纳举行音乐会,受到[玛丽亚·特雷西娅]女王的接见,并顺访普雷斯堡,在该地做短暂停留。

总体来讲,莫扎特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热爱音乐,并且一起从事音乐的工作。他长大后,娶妻生子,家庭情感上是圆满的。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人生底色是温暖和煦的。

贝多芬是巨人,常会给你当胸一拳,而莫扎特永远是值得崇拜的。(意大利作曲家[焦阿基诺·罗西尼]评)

贝多芬和莫扎特,这两个人的人生底色不同,他们所创造的音乐作品,其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深度搜索和了解一下。

相关文章

  • 带眼识人——莫扎特和贝多芬

    一天,我们路过一家店,看到它的玻璃橱窗里放了两张贝多芬的头像,还有一把老旧的小提琴,应该是贝多芬用过的琴吧。 我了...

  • 《态度》读书笔记:对音乐的态度

    1、贝多芬 在雪峰音乐会课程里,搜“贝多芬”无意找到吴军以他的视角写的贝多芬,他说贝多芬和莫扎特在音乐质量上都是泰...

  • 带眼识人

    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很难改变的,脾气还可以随着阅历,环境,年纪而改变。如果一个人以为凭己之力改变对方的性格未免太天...

  • 带眼识人

    【壹】 前段时间张雨绮动刀打老公的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大众鄙视,她还收获了不少粉丝。 有人说:从你拿刀的一刻,我就被...

  • 带眼识人

    1、给不了你想要的幸福每个人恋爱时的感觉都不一样。这很复杂,但也很简单。简单地说,爱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你应该感...

  • 带眼识人

    常常听到身边的友人说:带眼识人。 即是说看一个人,不但用眼睛看清外表,还要用心辨别内在。认识一个人,就是看懂一个人...

  • 年少不懂莫扎特,却喜轻言贝多芬

    坊间流传着一个关于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青年时跟随莫扎特学音乐,偶尔也会自己创作一些乐曲,向老师“炫耀”一番...

  • 如果我们生在那个时代,别说弹琴了,可能饭都吃不起

    那天我和闺蜜在那念叨,李斯特是车尔尼的学生,车尔尼是贝多芬的学生,莫扎特海顿是贝多芬的老师balabala 闺蜜说...

  • 贝多芬vs莫扎特2

    常常想起傅聪讲的这句话,贝多芬奋斗一辈子好不容易才到达的地方原来莫扎特一出生就现在那里了。这对于贝多芬来说是多么残...

  • 3.10读书笔记《莫扎特vs贝多芬》

    如果回溯历史,莫扎特和贝多芬不同的风格很像是上一个世纪的巴赫和亨德尔,他们是新世纪的双子星座。 莫扎特在室内乐、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眼识人——莫扎特和贝多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vg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