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集邮老人还在找我麻烦,我说邮票的事都过好多天了。真的人老了还是不要惹,像个孩子一样,我是不是该买点儿什么哄他?
他质问我,说全国集邮联合会都没说集邮不行了,我凭什么说不行了。我告诉他,社会在发展进步,不管什么联合会、还是什么专家权威都无法逆势而上的。况且我作为普通百姓,也有权利说说对集邮的看法。这么大全国性联合会,咋没阻止住84和93集邮两个节点。当年车马联合会在英国还组织过全国性的罢工示威,今天哪个地方没汽车。
不单单是互联网的兴起,而是信息时代新要求、现代生活新方式以及货币支付的根本性改变,让传统书信退出历史。现在小范围使用书信,也多是广告和告知通知类文书,书信交流已是回光返照,就像当年马车、油灯、粮票。当年马车夫痛骂汽车是会吃人的铁老虎,如今汽车夺命事故依然很高,可谁还出门骑驴呢?
就算是写信交流,也没必要买邮资票据贴上,邮局盖戳收讫。只需寄方或收方刷码支付邮资就完事。现在很多人连人民纸币都不愿随身带了,谁还会揣张邮票为给谁捎句话。今天看来,写信传达信息真的很落后了。铺开纸一字一句写清楚,翻出信封查清地址和邮政编码,写好信封,拿出邮票蘸唾沫或抹胶水贴好,出门找到邮筒投进去,邮政员收回去盖戳分拣,按地址火车飞机轮船送达信箱,对方取走读罢回信,重复一遍上述程序。
说起邮票,联想到当年的粮票。粮票多值钱啊,承载着人们的身家性命。家里贵重物品盒袋里,除了存折就是粮票。全国粮票印刷质量赶上了人民币。后来说退出时代,就悄然离去了。如今有人收藏粮票,主要也是历史纪念和岁月情怀。
邮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集邮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她的兴起发展无可非议。尤其伴随新中国(甚至延安时期)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百姓生活经历变化,邮票浸透和承载了一代人的历史情感,人们偏爱喜爱和留存纪念很正常的。加上集邮门槛低、投入少、专业性不强,货源充足,交流公平,男女老少都容易上手入门,后来集邮成了收藏界大项。后来在市场的推波助澜下,炒作升值涨价主导了集邮,有些人将其作为一种经济投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代无情无义地淘汰了生活中许多恋恋不舍东西,包括邮票。投资邮票,原以为保值升值的心理预期黯然了。今天集邮作为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承载体,收藏逐步精专化更具特色,就像现在的古钱币,还有很多人玩。
邮票发行,服务于夕阳产业越来越少的需求。就算很大程度上为集邮而设置发行,那也只是赚最后一点儿情感钱,就像今天有的人手工打造油灯出售。当年邮政部门将邮票的邮资凭证角色,推化成集存、交换、保值、收藏角色,背后的支撑点就是有利可图。否则,老百姓也不会从牙缝里省出几个钱,买一堆花花绿绿图案珍藏起来的。目前看,这种机会很难再现了。
今天坚持集邮的骨粉们,大致几种状况:一点儿小钱花得起,闲来无事玩个文化;兴趣爱好使然,留个历史情怀;执着于善始善终,不想几十年前功尽弃;有历史眼光的人,摸索收藏自身规律,将集邮玩深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