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学生在上学的时候,最怕的人是谁,我想除了家长之外,就应该是老师了,但是我们也发现,虽然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都是老师,但是学生们却对他们有不同的态度,也就是说,学生们虽然怕老师,但是却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害怕。一般情况下,学生们会更加害怕班主任老师,而对任课老师则大多是尊敬而不是害怕,同样都是老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科任老师的课堂上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最近,我一直在做着这样的一件事情:下课铃声一响,我就会马上走出办公室,来到教室外面,等待着那节课的老师出来。
“江老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呢?”美术课结束了,我在走廊上同江老师问到。
“不是很好哦,还是有很多人讲话”江老师回答道。
“好的,辛苦江老师了,我去批评他们”。我能感受到江老师的那种心情,因为我原来没当班主任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学生不怕科任老师,只怕班主任。当时我特别羡慕班主任,觉得他的课堂太理想了;同时想到自己上课时的场景,便很是无奈,却又无法改变。直到如今,当了这么些年的班主任,我才明白:要看一个班是否真的优秀,不要看班主任在的时候、也不要看班主任的课堂,而应该看看孩子们在每一个科任老师课堂上的表现!
带着这样的认知,我走进了教室。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显然我是失败的,孩子们对我和对科任老师有着明显的区别。
“刚才我在走廊上问了下江老师,这节课的表现不是很好啊,所以请大家留在教室,不允许休息。”我生气地说到。
此时此刻的同学们当然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过了一会儿我一个团一个团地了解。让没有讲话的同学可以先出去休息了,讲话的同学则留下来。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接一个的走出教室,教室里剩下的孩子就越来越少了,这个过程也是让他们认识到课堂讲话给自己带来的不好(及时强化的重要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17083/bed4da01c4c1b642.jpg)
几个孩子被我叫到了讲台,挨个了解他们是不是讲话了,有没有被冤枉的现象。然后在班务栏的地方拿出“中小学生守则” ,让他们看看自己是不是违反了校纪校规、班级班规。最后,他们被叫到了我的办公室,边谈话边教育,惩罚每人罚抄“上课不讲话”50遍。
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不长,恰好十分钟。直到上课他们也没的出去跟别的小伙伴玩(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负强化:取消孩子喜欢的东西或事物,家长们也可以试一下)。
叮铃铃、叮铃铃……又下课了,我连忙跑了出去。
“曾老师,这节课孩子们表现怎么样呢?”我同曾老师问到。
“挺好的,这节课很乖的”曾老师笑着同我说到。
待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似乎在等待着我“宣判”什么一样。
“同学们,刚才曾老师跟我说了大家这节课的表现……”故意没说完!
“啊?又不能休息了啊”有孩子悄悄说到
“表现的非常好,所以你们课间可以休息了”我突然大声说到。
“哇,太好了!出去玩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全班同学都是兴高采烈。原本再正常不过的课间休息,此刻好像宝贝的不得了,真的是物以稀为贵啊!
番外:
1.数学课堂上同学们很是积极,在回答一个问题上,刘羽峰高高举起了手,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仔细听羽峰回答。可同学们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又开始纷纷举手。
“我知道,我知道”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特别响亮的声音传入耳中,我转头一看,周梓燚举起了手。当他回答结束的时候,同学们为他送去了热烈的掌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17083/aacf38268736b61d.jpg)
2.蒋妮倪同学的学法订正非常积极,一下课就会来办公室找我订正作业,然后领贴纸。为了奖励孩子、也为了估计其他同学,我拿了一包糖去教室,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奖励给了妮倪。
后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深厚感情,师生关系才能融洽。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第三人效应”,增进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每一个科任老师的课堂上文明守纪,这是一个班级正向发展的前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