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在于选择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人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当然要付出努力,但是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方法是前提,否则南辕北辙越追求就离目标越远。无论是求学、择业还是恋爱结婚,选择都应该放在第一位。
很多人的选择其实是停留在感性上,情感一旦打开就成了自己的选择方向,然后就一条道跑到黑。喜欢就是他们选择的道理,但从没想过所谓“喜欢”包含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是为了满足“求而不得”的痛苦,也可能是顺应了自己的屈从力,更有可能是作为动物的本能反应。但是这些都没办法保证和我们的社会处境完全匹配。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18860/91df9132e5a5fffe.png)
人类的情感天然具有主观性和不可测性,我今天喜欢明天也可以不喜欢,没遇到麻烦喜欢,遇到麻烦就不喜欢了。也许你喜欢的确实是你缺少的,但实际上你缺少这些是因为在你的社会生活中根本用不着,拥有了反而是损失。
这些不确定都是因为人没有洞见事物的全部,如果对婚恋,对人了解更多,我们自然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何为正确的选择呢?
不管是交朋友还是选伴侣,原则只有一条,就是要看这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这个词一出,很多人耳朵里都会生出老茧。我们从小听着这个词长大,但估计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所谓“价值观”就是一个人认定的好、坏、对、错,他用这些来定义自己,定义这个世界。这个“认定”必须是心里认定,而不是光嘴上说说。
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和我们价值观相同的人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想到一起做到一起,目标手段一致,也就是志同道合了。即便生活中难免磕磕绊绊,大方向是一样的,就能确保质量。
相声名家马志明先生讲述过他当初如何选择自己的太太。
文革后马氏夫子摘了右派的帽子,马三立先生回到天津曲艺团任团长,但马志明先生却只能在单位当司炉工。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但时年35岁的他却有个很不低的要求——对方不能知道马三立是谁。而且相亲见面的时候就穿着他的工作服。
说白了就是想找个不图名不图利简简单单的人。显然少马爷在十年动乱时期是看够了世态炎凉,不愿再被名利左右。
其实他这样选择就是源自他自己的价值观,文革时期的遭遇又使这种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诉求去选择。当然他最终得偿所愿,在采访中他也由衷夸赞自己的太太“绝对是个过日子人”。
不同的人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涉及的方面也不一样,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但是婚姻的特点是求同存异,我们是在一定范围内追求个性。就像吃饭一样,允许有各种口味,吃饱吃好是目的,但绝对不允许摔锅砸碗吧唧嘴。是一定的规范管理保证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以说:“幸福都是一样的,但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我们有效地管理自己呢?就是价值。
每个人都追求价值,因为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都想升格,但万万接受不了降格。再差的人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不好。人一旦接受了一种价值感就很难改变,因为他不愿意否定他自己。除非把否定自我也视做一种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18860/4e6b0e96b9dfd590.png)
所以用正确的价值来约束人是最有效的,虽然人一生总会犯错,只要价值观正确,他还会纠正自己,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只要我们自己对婚恋的态度端正,再选择与自己价值契合的伴侣那又何愁生活不美满?
然而用价值观看人虽然最准确,但也很难,每个人都会伪装表演,只有接触共事才能真正认清。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老实人在选择判断中需要注意哪些具体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