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会说话的人,不光用嘴,更要用心。说得多,不如说得对;说得对,不如说得好。
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
与人沟通的时候,若措辞太过直截了当,容易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引发争论与冲突。
相反,把话说得婉转一些,对方心情愉悦,也就更容易听得进去意见。
那些让人不舒服的话,不妨委婉含蓄地说出口。
让别人感到舒服,也使自己能游刃有余,事倍功半。
狠话柔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遇到事情,一味说狠话,只能将别人拉入冰窖,让人心里留下阴影。
柔和的言语,却如春风化雨,更容易让人接受。
荀子说:伤人之言,深于矛戟,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疾言厉色,言辞中夹枪带棒,往往给人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
而温言细语,却能以柔克刚,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山。
说话柔和,并非刻意讨好,而是把别人放在心上,处处体谅。
话留三分软,人留七分暖。开口时,语速适当放慢,语气尽量温和,与人交往自然更加顺心。
大话小说。有句话说:“骄傲是失败的开头,狂妄是智慧的尽头。”
一个人若是太高估了自己,注定就要输得一败涂地。
老子有句至理名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声调越高的人,越不会有太大的出息;真正有实力的人,从来嗓门都不大。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高谈阔论,吹嘘自己,而是在低调中不断完善自身。
行走于世,多检视自我,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
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才能不断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
急话缓说。《礼记》中说:“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说话太急,往往无端生出是非,开口慢半拍,才是化解矛盾、维系关系的良方。
说话之前,先在脑海中过一遍,剥离掉情绪再开口。
塞涅卡说的一句话:“治疗愤怒最好办法,是等待。”
人越是急躁的时候,越容易说出一些冲动的话。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话到嘴边,再等一会,对于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历史上,琅琊王氏家族,是赫赫有名的豪门大族。从汉朝到清朝的一千多年间,琅琊王氏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封侯拜相者更是数不胜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琅琊王氏如此兴旺,全凭一句六字家训:言宜慢,心宜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