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琅琊榜中虽然说梅长苏最终通过自己的神诡手段,帮助靖王上位,夺得了东宫太子之位,最终联合群臣,逼迫梁帝同意重审赤焰旧案。但是最终梅长苏的结果,却也很让人惋惜。
在靖王萧景琰成为太子之后,梁帝因为身体原因,退居幕后。朝中政务,均由靖王萧景炎打理,然而此时大梁周边的北燕、大渝、东海、夜秦却联合起来,共同进犯大梁。
朝中武将因为敌我兵力悬殊的原因,怯战主和,导致无人敢去带兵迎敌。梅长苏为了保住大梁的安危,找到蔺晨要到冰续丹,强行拖着自己油尽灯枯的身体带兵上前线迎敌。虽然最终大梁军队赢得了胜利,侵略者被打败,但是梅长苏却永远的离开了,战死沙场是他最终的归宿。
可是,再多次看琅琊榜之后,我发现,梅长苏的死并不简单。他的离开时因为这场战争,但是这场战争又是因为谁呢?我分析了一下全剧,发现两个人最可疑,第一个,南楚使臣宇文喧。第二个梁帝。
为什么说宇文轩跟梅长苏的死有关系呢?首先宇文喧的出现是因为梅长苏需要借助宇文念来揭开萧景睿的身世,而在谢玉倒台当晚,宇文喧全程目睹了大梁国一品君候和皇子之间的生死斗争。
由此他推测出,大梁虽然看起来国力昌盛,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内部斗争非常厉害,内耗导致国力亏空。从宇文喧的言行举止上可以看得出,他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代表南楚来出使大梁,他审时度势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而且从他那么圆滑的应付谢玉来看,这个人绝对是非常鸡贼的。
咱们是否可以推断出宇文喧回到南楚之后,就将他所看到的大梁内耗的情形加以描述,然后通知各国加以注意,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对大梁的国情非常关注,趁着景琰执政不久,朝局不稳的空档,联合起来攻打大梁。国与国的战争绝不是无缘无故的,这种多国对战一国的战争要说没有商议,绝不可能。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是否是宇文喧回国以后暗中操纵这一切,导致大梁危局的?
第二种可能就是梁帝的反击。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四面受敌,霓凰、聂锋、卫峥分别对阵南境,北燕,东海。而大渝却无人应战,如果不是梅长苏冒死领兵出站,就只有萧景琰亲自带兵出征了。
朝中太子一走,京城局势如何发展可又说不准了。就像梅长苏担心的那样:不是我信不过这个皇上,是他根本就不能相信。梁帝被靖王架空,无奈身居幕后,可是一旦太子带兵出征,凭他的威望想重新掌握京城可是很容易的。届时太子就算打赢了大渝,也是实力大减。自己又可以重回朝堂了。
综合分析下来,大家觉得这两个可能性哪个更大一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