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说过人分两种,一种是有往事的人,另外一种是没有往事的人。
有往事的人会更加热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缅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记忆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刻我们所看到、听到、经历到的一切,无不转瞬即逝,成为往事。
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满怀爱怜地注视一切,终将带着爱与热情在度过余生的日子。
注视即将凋零的花朵,枯萎的老人,落日的黄昏。
对于任何自然之情,生命之感,似乎都能激发起他们对万物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似乎是爱的至深源泉。
他们热烈的活着,用敏锐的嗅觉,听觉,触觉,去感受万物。
正是由于这爱,一个人才会真正用心在看,在听,在认真生活。
是的,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懂什么是真正的在生活。
他们有怜万物之感,有哀灭之心,对天地万物都似乎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内,他们爱着这万物,同时也爱着自己。
没有往事的人似乎时光流逝毫不在乎,这种麻木使他轻慢万物,凡所经历都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什么也留不下。
他根本没有想到去留下些什么。往事随风走的时候,他只是貌似在看、在听、在生活罢了,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在这样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存活在我们记忆深处:曾经你热情亲吻过的人,唇边仍留齿香,一首悦耳的音乐仍在你的心中回荡,曾经醉过的酒在继续芳香,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对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看自己,似乎往昔的记忆历历在目,你也随往事在一起在风中飘摇。
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具有意义之所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光阴何尝不是这样一条湍流不息的大河呢?让我们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缓缓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这流淌的时间似乎不是我的时间,因为它日复一日重叠,可似乎又是我的时间,因为这流淌过去的岁月,将我一步步向前推去。弃我而去的不是昨日的自己,也不是日历上离我而去的岁月,而是我生命中的部分岁月;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自己。
我时常回想过去的自己,回想大学宿舍里那个泪眼婆娑的自己,在我眼前出现她一个人的影子,她似乎被无情地遗弃在过去的岁月里了。她孑然一身,举目无亲,徒劳地盼望回到如今的我身边来,而事实上却不可阻挡地被过去的岁月带往更远的远方。我伸出手去,想要用手去拉住她的时候,发现她早已经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我用力呼唤,却发现她早已经消逝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似乎并没有办法把那个过去的自己带回,只能站在时间的碎片里回望过去的那个她。
想起曾经的岁月里,总觉得往昔的岁月妙不可言。
儿时吃过的一串冰糖葫芦流连忘返,甚至儿时听过的某支曲子似乎都美妙无比。 “幸福的岁月是那失去的岁月。”你可以找回那串冰糖葫芦、那首曲子、可是你却找不回曾经的岁月。所以,不是同一个冰糖葫芦不在酸甜,同一支曲子不再那么美妙,而是逝去的往昔早已成了回忆里的佳酿,而我们活在里记忆里浅尝余香,总在过去的记忆里回忆那一抹香甜。
在回忆的指引下,我们寻访昔日的老友,重游儿时游玩的故地,试图寻找当年的感觉,然而徒劳。
我们才怅然发现,与时光一起消逝的不仅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而是曾经的岁月早已远走。
我们怀念的某个地方,某个人,某件事,并不是因为他们,我们的记忆才越加深刻。而是我们活在了曾经的美好回忆里。
我们忘记了由当年的人、树木、房屋、街道、天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岁月早已遗落在往昔的日子里。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时刻,我们都无法留住。如同璀璨的烟火一般转瞬即逝,而唯有记忆才能锁住那份回忆,在我们心中在氤氲。
人人都生活在流变中,人人的生活都是流变性的。
那么,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精彩,就并不在于他留住了多少珍宝,拥有多少财富吗,而在于在他平凡岁月中有过多少想留在心中的美好回忆,正是这些美好时刻,构成了他生活里流动的盛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