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逆旅,匆匆行人,你是看到天上的月亮还是地上的六便士?
孔子有云,四十不惑。或许,这是一个通向生命意义的关口,让查尔斯·斯特兰克里找到了生命的归途。
四十岁的斯特兰克里,有一分安稳的工作,一个美满的家庭,舒适惬意的生活,他已经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近半辈子,不出意外,他将这样度过平淡的一生。可是某天,他给家里留了一封信就离家出走了,只身巴黎,用不回来。
他想画画,不知道这是一个在他心中深藏已久但从未被自己和他人窥见的想法还是一时魔怔,他知道自己已经四十了,再不开始就晚了。在巴黎找了一家破旧的旅馆,对简陋的家具、邋遢的着装、饥不果腹,穷困潦倒的现状置之度外,对家里人的怨恨、亲戚朋友的嘲讽漠不关心,外在的环境与他毫不相干,他只专注于一件事——画画。
断断续续的工作也只为了维持度日,用来买颜料和画布。对周围的事物,他总习惯嘲讽。嘲讽跟他聊天的人,嘲讽尽心尽力照顾他的人,嘲讽一切。他对人们的看法毫不在意,不被社会默然的规则约束,想挣脱这一切的捆绑,获得心灵的超脱平静,但却耽于肉欲,渴望身体的自然之美,并将其付诸画布之上。
德克·斯特洛夫在他生病时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想方设法地照顾他。但他病好之后,却和斯特洛夫的妻子布兰奇在一起了,为社会伦理所不容,但他从不在意,他需要作画的模特,需要她身体里的美感。
最后他来到了塔希提,蓊蓊郁郁的森林,缤纷斑斓的花朵,远离文明城镇,他找到了作画的圣地,大自然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深入到大自然的隐秘深处,找到了这股原始奇妙的力量。他的画,像是欲挣脱束缚的魔鬼,充斥着欲望和愤怒,表现出一种野性和原始之美,让人害怕,让人敬畏。
他很少卖自己的画,抗拒他人看自己的画,甚至在生命尽头完成了倾力巨作,把完整自由的灵魂,诱惑隐秘的美呈现出来,最后却让人毁了他。多少人穷尽一生,追求美,追求真理,是为了在这个浩渺的宇宙留下丝丝痕迹,受人仰视。他作画,从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挣脱束缚,寻求灵魂的超脱和真实的美。
没有人会承认,斯特兰克里是所有人的楷模,一个不受道德约束,让人拿他毫无办法的人,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破坏分子。但他四十岁以后的人生,只为了纯粹画画而存在,是个让人敬佩的艺术家。虽然他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
抛却平稳舒适的生活,最后穷困潦倒,患病死去,毁掉毕生佳作,别人都觉得太傻太不值得。但谁有资格来评判他人的生活呢?谁能说他全心投入作画时不是在和灵魂交流、享受着人生极乐呢?就像亚伯拉罕,放弃了大医院的工作,选择留在亚历山大港——这个让他第一眼看到便觉得熟悉亲切的心灵之乡。有人觉得这是在作践自己,但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
世俗的成功,算法可能只有那几种,就是如何寻找到那几便士,但每个人生活的意义却有千万种,对月亮和六便士的把握仁者见仁。对斯特兰克里和亚伯拉罕这类人来说,人生的成功、生命的圆满,就是头顶月亮,按自己的方式过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