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青春读书
月亮是欲望还是理想,六便士是屈服还是现实

月亮是欲望还是理想,六便士是屈服还是现实

作者: 马德里没有船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12:20 被阅读91次

    月亮是欲望还是理想,六便士是屈服还是现实

                                                                     ——《月亮与六便士》

           欲望来源于人对事物的激情,带有冲动性,而理想则是人对未来生活发展的想象,但又不缺失理性认识。屈服是迫于某种压力之下无奈的服从,具有异质性,而现实则是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

           作者毛姆通过整理了对伟大艺术家高更身前与之相处的片段记忆,利用时间顺序,讲述了思特里克兰德的后半生和于他相关人一起构成极具戏剧和文学性的生活片段。


     (一)钟摆摆过来又荡过去

            这一旅程永远反复循环 “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情,虽然年华已过,却仍然希望靠涂脂抹粉,靠轻狂浮荡来恢复青春的幻影。

           主人公思特里本是一名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与其夫人有一儿一女,家庭美满,但却迷恋上了绘画,像“被魔鬼了附体”,突然离家出走,离开英国,去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他在巴黎的生活及之后离开巴黎去塔希提岛的生活过得都极为穷苦,他后半生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在异国他乡不仅肉体上受着贫穷和饥饿的煎熬,而且为了追求更完美的表现手法,一路奔波,最后离开物质文明的世界,远足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大溪地)。

         “有些人的生活只是社会的有机体的一部分,它们只能生活在这个有机体内,也只能依靠它而生活。这种人总是给人以虚幻的感觉,他意识到旧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过去那种光荣体面,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

           在他离开巴黎之后先是去了英国,他遇到了施特略夫,同样是一名画家,施非常欣赏思特里的绘画天赋,对思也是非常照顾。施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叫勃朗什,施对他的妻子万分宠爱,但施与勃两个人生活得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美满。 事实上勃在年轻当仆人时与家中的贵族公子有了私情,怀孕后被赶了出来,绝望之时遇到相貌滑稽,身材矮胖的画家施,最终娶了她,二人外表相差甚是悬殊,但事当日下施是她无奈的选择

           有一天思特里病重,施把性命垂危的思特里领到家中照料期间,勃爱上了思特里,抛弃了施,施悲痛欲绝,极力挽回,但无济于事,后来在一次勃与思吵架后,勃服毒药,挽救无果后离开人世,期间施也是心痛欲绝,但思自始至终从未出现过。经过此事施决定离开英国,回到最初的地方,自己的家乡荷兰。

    卑鄙与伟大,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思认为在巴黎找不到想要绘画的灵感,去了马赛(法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在马赛过着身体上的流浪生活,但在精神上是自由自在的。期间的生活也是曲折颇多,最后在马赛因打伤人开始逃亡,在一次逃亡中听了船长的建议到了塔希提岛,在塔希提岛上有一位叫爱塔的姑娘爱上了他,但他之后之所以选择与爱塔一起生活,不仅是因为爱塔能满足他生理上的需要,爱塔能为他提供有他想要的安静适合绘画的住所和买绘画工具的金钱,有了爱塔他便可以专心绘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他与爱塔生活在一起,还有了一个孩子,完成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在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患了麻风病,在房子里以四面墙为画布完成了他最后的精神表达。

           他对自己的命运从未抱怨过,他从来也不沮丧,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心境一直是安详、恬静的,爱塔最后完成了她的承诺,一把火烧光了整个房子,让一副绝世之作付之一炬。他的后半生虽是丰富和满足了他的精神理想,但却让他在英国的家人陷入悲伤失望的困境之中,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即使思的夫人在之后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物质上都过得兼具艺术气息,孩子们在社会上也有一定名望,但我想拿缺失的父爱,在他们的行为和心灵上会有影响,于是才会有了那句出自他孩子之口的:“上帝的磨盘转动得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


    (二)只有诗人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斯特里克兰德:

          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这样变迁。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布满的海难的。”

         如果用自私、冷漠、道德混乱来分析解剖这位艺术家未免显得过于狭隘,在我看来,他对自己原有的家庭的抛弃是不负责任的。但问题又来了“什么是责任”?用辩证的思维看,世界上没有两个永远也不分离的人,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生理上,责任是普遍社会中赋予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基本道德,是生活在这个圈里的人认为这样做是人们可以接受并值得发扬和传承的。

            思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观念里没有人可以说这个社会观念绝对正确,思可以去追求他的艺术和理想,冲破这一社会观念的牢笼,去在艺术的世界里释放灵魂,但他一开始就不该去结婚,有孩子,或许可以理解为当初这并不是出自他本愿,而是迫于社会家庭的压力而做出的妥协,但人总是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承担后果。那些所谓的岁月静好,之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现实生活中,真正能负责的人并不多,小说是现实的反照,“先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别人负责”这句话我持有不同观点,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不负责任,而有一天意识到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他有责任心得时候,开始选择对他人负责,没有他人的存在本可以过得无拘无束,但是因为有了这份责任他开始有所畏惧,这才算是有了责任感了。

           对于他的朋友施,不能说他是自私的,我想他正是因为看透了人性,他喜欢戏谑施,并以此为乐,但施却总能原谅他,这是为什么?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施十分欣赏思的作画天赋,因为他不能所及,所以在思的作品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灵魂上的慰藉,相对于被思戏谑那份自尊,甚至是最后抢走他喜爱的妻子,让她自杀死亡,让一个原本看似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一场故事的结束,施依旧愿意原谅思。

           思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是孤傲狂妄的,艺术中融入了对艺术表现独特的审美,在思的眼中,施只不过是社会中随波工作逐流的绘画者,没有个性,只会一味地做出妥协,他的理想和个性早已埋没在那个看似幸福的家庭中,而思正是刚从这样一个环境中挣脱出来,但是每当思面对这样一个他看不上的人,为何还会一直与他保持联系,正是因为施可以为他提供物质帮助,满足他生活和绘画上的需求,所以在这个世界还是上还有一句话叫:“各取所需”。

           在对待勃朗什和对待爱塔上其实并无太大区别,都是为了作品需要和生理需求,只不过为何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生活在文明社会里的勃朗什对待爱情与生活与生活在原始土著人环境中的观念不同,但两个人都是思在为艺术创作中的牺牲品。

         在思的后半生中,在艺术中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释放,这是许多生活在这个光怪陆离世界中的人想做但又知道无法实现的。有得必有失,他用生活上的颠沛流离和情亲爱情换取他在艺术中表达了自己。 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一个速战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

         一个成熟的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是可以承担决定所带来的任何结果,承受的起各种流言和眼光,就如思在当初决定离开家去巴黎绘画,之后的生活艰苦,他不在乎,甚至是来自世俗异样的眼光他也无所谓,你可能会说这样的人有精神分裂,与社会格格不入,但什么是融入社会,难道是随波逐流,想施那样不断地对社会做出妥协,谁也说不清。还是那句话,人因为有了理想而显得伟大,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理想,平凡不代表平庸。


     (三)也许她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纯真

     思太、勃朗什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他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葱葱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之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思太和勃朗什两位典型的文明社会中的妇女,可能出于作者是位男性加上他自己的婚姻生活,小说中把妇女写得颇为负面,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两位妇女都过于依赖另一半。 造成两位生活惨状的原因除了有思的不负责任之外,自身其实也是有很大的问题的,比如在心态、观念问题等,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关。但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把感情都偏向任何一方,考虑到当时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也只能说她们是大环境下的牺牲品,总是要有人为推进时代的发展做出牺牲,让处在大环境下的人们知道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直到人们做出改变,这就是社会发展,文明的进步。


    (四)平凡不代表平庸,要时刻带着自己的尊严生活

          施特略夫:

          在爱情的事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那可能只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比起分离的痛苦她宁愿忍受如火的煎熬。 他的秉性仁慈,慷慨却不断闹出笑话来。他对美的东西从心眼里喜爱,但他自己却觉得只能创造出平庸的东西。

          在思看来:“那个滑稽的小胖子喜欢为人服务,这是它的习性” 施特洛夫。”

           他是一个大多数人的代表,只不过小说中把他的妥协放大化了,他就是有理想,没欲望。又被社会的环境所困,又无法挣脱,所以思的出现让他欣喜,他愿意帮助思,思做了他灵魂深处想要做的事情,不得不说,施的优点有善良,乐于助人,包容心强等等,可以用所有形容好人的词汇来形容他,但他在思的眼中就是一个极为平庸,甚至可笑的人。

         他所能做的事情不是在充实自己,而是为了满足他人,如果说你的满足是附条件和具意义性质的,那可以说你是在做奉献,而对所有的人都无条件的满足,这样会显得很没个性。 人因有了理想而显得伟大,而施的理想有是为了什么呢.?

    在思看来,施可能还是一个幼稚,不成熟的人,因为他无法带着自己的尊严生活。


     (五)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阿莱克和阿伯拉罕都是医生,但在对待人生选择上有着两种不同的理解。

     阿莱克        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脑子聪不聪明,真正重要的是要有个性。

    “阿伯拉罕缺少的正是个性,因为他走了这么一步才让我占了便宜。”

    阿伯拉罕      我挣的钱刚够维持生活,但是我感到心满意足。

           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意义,只经过半个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贸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就需要个性更多了。 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1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六)很多答案只能交给时间来评判

    关于人性:

           虽然说小说是以伟大艺术家高更的人物形象为背景进行创作的,但是就以艺术家和社会或以道德与艺术等话题来评述这部小说未免有些限制小说思想,我想如果仅是讨论这些不如去看艺术家的自传来的更为直观,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上升到人性的角度和观念的层次去讨论这部小说。

           在小说中思最后患了麻风病,面对爱塔的不离不弃,他不在冷漠,也留下了热泪。在生活中,你会发现那些杀人如麻的死刑犯,在面对家人的劝阻,还是会放下屠刀。而有些外表看似正派、品行优异的人往往在一瞬间坑能会做出碎尸生母的行为,这些人在法律中屡见不奇。 你可以说他们是三观扭曲,但什么是正确的三观。人们常说,“成人的世界只有利益,只有小朋友的世界里才有友谊”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你能说这是正确的三观吗?但它也确实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客观理性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之不过一句话“各取所需”罢了,美名其曰“情”,爱人和朋友。这样说似乎又有些片面和极端消极了,如果都这么说那一直被称赞的母爱,这种来自生理学上的哺乳之情是伟大而无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母亲将刚出生的婴儿弃之荒野。

            这么讨论说来似乎我们的生活在一个绝望的空间里,任何事情都伴随着目的性,生活毫无意义和快乐而言,但恰恰相反,生活正这是有了这些事情做基础,那些不为任何目的而做出的行为会让你觉得快乐,会让你觉得是在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你学会去珍惜和懂得感恩。


          有人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为了只是不负心中的热情与理想,只要月亮,你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会活得很庸俗,若是只想月亮六便士两手抓。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月亮,你够不着六便士你嫌少。他是浪漫的我却可能是要朴素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是没有办法用事实的观点去定义的,很多答案只能交给时间来评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亮是欲望还是理想,六便士是屈服还是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vh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