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心理的官方解释:一个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在利益上产生一定量的损害,后者会想办法打击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它是一种应对、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御保护结构心理成分,但人对任何事物必须要有正确的三观,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鲁莽冲动地产生报复心 即“冲动是魔鬼”往往是危险的。
记着看武侠片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以牙还牙,血债血偿,上一辈的仇恨下一辈继续开启复仇之路,甚至仇恨越结越大。而真正心胸豁达的大英雄会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得饶人处且饶人;或者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化干戈为玉帛。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因小事而报复的事情发生。六七岁的孩子都多多少少会有报复心理,比如:一个孩子无意把同桌的书撕烂了,也没有道歉,一时生气的同桌会把对方的书也撕破,然后双方发生争执。再比如教室洒水时A同学不小心把B同学的洒湿了点,B同学一生气把A同学的书也弄湿了。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他们。要营造宽松教育环境,让学生即便遇到不开心的事, 也有人可以倾诉, 我们要在学生面前树好榜样, 做到心胸开阔, 气度大些,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到报复不是君子所为。还要让他们懂得换位心理,学会宽容。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到快乐。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用语言和行动和他人交往,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勇于承认错误,尽量避免事件的恶性循环,正确处理问题。
一句名言说的好:心如大海阔,万事皆从心。愿我们都能做个心胸开阔的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