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
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矫行以干誉;掩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恣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
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译文】
后世良知之学不再昌明,天下之人都自作聪明,用自己的“私智”互相倾轧,个个都自有一套主意,那些偏僻、琐碎、浅陋的所谓见解,狡诈、虚伪、阴险、邪门的所谓技术,多得都说不过来。
外面都以仁义的名义包装起来,而实际上全是自私自利。以各种诡辩的言辞来迎合世俗的要求;以各种矫揉造作的行为来博取自己的名誉;
明明是别人好的东西,他要去攻击,显出自己那一套才是本事;而对别人的隐私肆意攻讦,来显示自己的正直;相互怨愤而争斗,搞得跟为正义而斗争似的;用心险恶地相互倾轧,还做出一副疾恶如仇的姿态;嫉贤妒能而排挤他人,装扮成大公无私;
恣情纵欲,包装成与民同乐;即使是骨肉之亲的一家人,也要互相欺凌侵害,要分出胜负,要架起藩篱,更何况天下之大,民物众多,他怎么能一体视之呢?这就难怪天下纷纷扰扰,祸乱无穷了。
【浅谈】
1、先生这番话骂得痛快!对应今天的我,对得上。真的要好好仔细,切己体察,毛病没有就是圣人了。修身即改过,所谓良知良能,婴儿本来都没毛病,长大了就有了。意识到了,去读经,日日勤修不缀,就是在改掉毛病,复见天心。
2、孟子说心之四端,人都有善端。毛病一样,也要从根子上治。体切先生之言,己病有两端,一个是“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
3、夫妻之间,有时也会争个胜负短长,何况与他人相处。老婆有时会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也对;说刘德华是周润华,又有何不可?!所以说修身从齐家始。
4、第二个发端处,就是“私智”,反义词是“公善”,儒家是“善为天下公”,孟子修行三境界:闻过则喜;闻善则拜;与人为善。
1)境界一,子路,闻过则喜。子路勇于自修自正的人,心里唯恐自己有什么错误,自己却不知道,有人为其指出,欣然接受,心里很感激庆幸可以改正。
2)境界二,禹,闻善则拜。禹不自满,心里唯恐有什么善言己不知,有什么该做的事还没做,一听善言,就肃然拜受,心里很感激庆幸可以去做。
但是,子路之喜,是盯着自己身上找问题,还未能忘我;大禹之拜,是看见善言善行在别人身上,还未能忘人。
3)境界三,舜,见善,以善为天下公理,不是一己之私。与人共有其善,同行其善。见己之不好,马上舍己从人。
孟子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不是单对他人好,而是能跟从别人的善。弃己之私意,这是最终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