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是佛陀为弟子们开示的一种观修法门,佛陀开示“四念处”是为了对治众生的常见和有见,即众生认为有恒常不变的我(灵魂)存在和有“五蕴”万法存在的邪见。念即心念,即是把心安放在身、受、心、法四个方面。佛陀教导众生观察身、受、心、法的本质,从而看清身、受、心、法的本来面目。我们在佛经中看到既有佛陀为小乘声闻开示的《佛说四念处经》,又有为大乘菩萨开示的《大般涅槃经后分·遗教品》。从两个经文可看出佛陀为小乘声闻和大乘菩萨开示的“四念处”法义是不同的。
一、首先来看为小乘声闻开示的《佛说四念处经》。佛陀宣讲此经是为对治众生四种颠倒见,即缘身执净,缘受执乐,缘心执常,缘法执我。如果不将此四颠倒见消除,则烦恼不尽,流转不息。此经可概括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与佛陀为小乘声闻开示的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完全相同,也与佛陀在《解深密经》三时判教的初时教法法义“法有人无”完全一致。
1、佛陀对身念处的开示。
经文:复次,诸比丘,彼应观想自身,自足底而上,自头发而下,此身为皮囊所包裹,种种不净充满,而作是言:“我此身中 ,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种种不净充满,而作是言:我此身中,有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
此段经文是开示身念处,观身不净,是以修不净观之慧力,对治缘身执净的颠倒见。我们所贪恋的身体在佛陀看来只不过是“四大(地水火风)假合的”“屎尿袋”“垃圾桶”,身体内充满各种不净物。命终后身体变坏,青淤腐烂,浓血恶臭,白骨四散。从而对身体生起厌离感,消除对身体的贪爱。
2、佛陀对受念处的开示
经文: 诸比丘,比丘云何即受观受而住耶?
诸比丘,彼正感觉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乐受。彼正感觉苦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苦受。彼正感觉非苦非乐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非苦非乐受。……
此段经文开示的是受念处,观受是苦。是以观苦之慧力,对治缘受执乐的颠倒见。受即是领纳,也即是对外境的感受,分为乐受,苦受和舍受。我们接触外境时,所领纳的不论是苦、乐、舍的感觉,在佛陀看来都是,苦受固然是苦,而乐受也亦然是苦。舍是舍受,即不苦不乐的感觉。舍受只是第六识感受不到而已,末那识依然感受的是苦。故人生是苦,这世界充满着苦。对治受苦就是不为境界所转。
3、佛陀对心念处的开示
经文:诸比丘,比丘云何即心观心而住耶?
诸比丘,彼贪欲炽盛,心中了了分明,我贪欲炽盛。彼心离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心离贪欲。彼嗔恚炽盛,心中了了分明,我嗔恚炽盛。彼心离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心离嗔恚。彼愚痴炽盛,心中了了分明,我愚痴炽盛。彼心离愚痴,心中了了分明,我心离愚痴。……
此段经文就是对心念处的开示,观心无常。是以观心无常之慧力,对治缘心执常的颠倒见。凡夫所感知到的心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即六根对六尘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思想活动。因为“五蕴”的身心世界是无常的,会坏灭的,故我们的心是无实体的,而且心是念念生灭、刹那不住的。由此观心无常之慧力,能使心念远离执常妄见的过患。
4、佛陀对法念处的开示
经文:诸比丘,比丘云何即法观法而住耶?
诸比丘,彼当于五盖观察诸法。云何观察耶?
诸比丘,彼有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有贪欲。彼无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无贪欲。尚未生起之贪欲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贪欲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贪欲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此段经文是佛陀对法念处的开示,观法无我。以观法无我之慧力,对治缘法执我的颠倒见。我们的身心世界宇宙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假有。我们的五蕴身是四大(地、水、火、风)暂时聚合的躯体,终会四大失调,五蕴离散。我们的五蕴身只是假我,不可执真。但众生愚痴无明,于无我法中,妄执有我,这种妄执叫做我见,有了我见,则有种种烦恼痛苦,六道轮回。故要使心念安住于正念中,认清身心“五蕴”的真实本质。以观法无我之慧力,消除缘法执我的凡夫邪见。
5、佛陀进而开示
经文:诸比丘,无论何人,能依法修习四念处七年,可得二果报之一,或于现世获净智,其或未然,余习未了,亦得不还果。……
诸比丘,这就是我为什么开宗明义第一句话说四念处是无上妙道-----可净众生,可度忧悲,可灭苦恼,可达正道,可证涅槃。
依佛陀对“四念处”的开示而渐次修行,就会逐次证到小乘声闻不同层次的果位。
二、佛陀对大乘菩萨的开示
《大般涅槃经后分·遗教品》节录: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此段经文佛陀开示大乘菩萨。身,受,心,法都是空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此段经文也与佛陀在《解深密经》三时判教的二时教法法义“人法皆空”相一致。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只不过是众生虚妄分别出来的假相。认识假相,按照佛陀的教导精进观修才能最终打破无明见真实。见到真实就彻底地远离了颠倒梦想,度脱一切苦厄。
佛陀在将般涅槃时留给弟子们的修学方法便是“四念处”,可见“四念处”在佛陀一代时教中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