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的这种束缚,叫做“对原生家庭保持忠诚”。
原生家庭陪伴在每一个生命的雏形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不稳定和脆弱。加之对父母天然存在的爱,我们需要对其保持高度认可和忠诚,来确保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并在“家族同调性”中发展安全感、归属感,获取支持、保护和力量。
武志红老师曾经对这种忠诚提出过三种含义:1.父母不管怎样,孩子都渴望获得他们的爱;2.若背叛,会担心被抛弃,并陷入孤独;3.渴望拯救他们。
心理学认为,学会“背叛“父母,是心理成熟的标志,也是摆脱原生家庭阴影的基础。
这里的“背叛“,一般而言是指完成个体化分离,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心智和人格的人,不依附于对父母无条件的认同而存在。
在此基础上,我试着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①意识层面的“背叛”。
青春期的“叛逆”是主观意愿上渴望独立于父母的表现,而离开父母到异国他乡求学、发展,则是在时空上远离父母的机会,这都属于意识层面的“背叛”。
如果原生家庭比较糟糕,也可能在成年后带着“恨意”,通过与父母的争吵和决裂来远离和“背叛”。
意识上憎恶父母,想成为和他们不一样的人,潜意识却保持着忠诚,复刻着父母的轨迹和方式,这种“背叛”往往“有心无力”。
②潜意识层面的“背叛”。
很多时候,我们对父母的忠诚,也是对痛苦的忠诚。潜意识层面的“背叛”,意味着找到沉积已久的隐秘创伤或者强迫性重复,疗愈或突破它们。
这种“背叛”持久而有效,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体验,而这些体验是构成新的自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整合型的”背叛”。
这是“背叛”的最高境界,代表着已剥离出原生家庭,形成足够稳固的、强大的自体。一方面能够感知和看见来自家族的各种“传承”,另一方面,又有能力去搞清楚“传承”的本质,做一些取舍,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家族气质”。
总体而言,就是拥有鉴别、筛选家族传承的能力,该抛弃的抛弃,该保留的保留,并敢于接纳新的经验,来构建与众不同的自我和人生。
塔拉的剑桥导师曾在她状态低迷的时候鼓励她: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其中的坚决和笃定,就是“背叛者”的全部含义,也是一个人真正活出自己的开始。
我想,那位“天之娇女”如果能有这份勇气和幸运,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而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拥有这份勇气和幸运,也一定可以解锁无限可能的精彩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