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颜色入经脉
凡是药的颜色是青色的,包括食物的颜色是青色的,味道是酸的,气是燥的,皆属木。皆入足厥阴肝经。
所谓燥气。燥就是干燥的意思。如知母、白术能把周围空气里面的湿气吸收起来,变得很干燥。所以有些药,我们要封得很紧很严。味道是,赤,红色的 ,苦味的,气焦的,烤过的,性属火,皆入心经和小肠经。色黄味甘的,相性属土的,入脾经和胃经。
厥阴主血,少阳主气。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只要能够入肝经血分的药,通通可以入心包。所以入肝经血分,颜色青,味酸的,气燥的,性属木的,通通入肝。少阳主气,这是入三焦的,命门相火,也并入三焦。因为命门火散行于三焦、心包,这个药能够入命门,能够入三焦的,同时也入胆经。
药有相需者,同类而不可离也。这两个药我们常常是放在一起使用的。比如说我们常常用白术要和茯苓在一起使用,白术跟茯苓常常放在一起,这就是相需。同类的不可离 ,有互相使的,我之佐使,互相依存的,比如说桂枝和白芍,互相依存的。
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恶这就是它本身的功能本身的能量,比如说,大黄,是很凶的,芒硝也是很凶的,两个有差异啊,芒硝是咸下,攻下软坚的,大黄是祛湿热的。两个不一样,相恶。
相畏者,两个药性相反。这味药讨厌那味药,在理论上是这说的。真正在临床用的时候,非要用的时候,把这个舍掉,不要墨守成规,照样用,没有关系。
相杀者,制彼的毒。比如说炮附子有毒,有毒的时候我们如何把这个毒杀掉,乌头有毒,我们怎么去乌头的毒?这个“相杀者”制毒用的。
五脏的补泻
针灸里面“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用药也有做补泻。
肝主筋,肝脏最讨厌就是拘急,拘急就是抽筋。如果筋抽的时候,非常的痛。“急食甘以缓之”。所以,甜味的东西都可以把抽筋的现象去掉。
药有分阴阳。阴的药下去,能够润,阳的药下去让它坚,配在一起才行。
“急食甘以缓之”,在临床上要能够灵活运用。什么都没有,吃点麦芽糖,如果有针灸,阳陵泉,筋会阳陵泉,下针下承山,都是很好的穴道,很好的方式。
肝是木,木,不能太密。木太茂盛以后,要剪枝,让木疏开来,太阳光才能进来。木要疏。这是就是“木欲散”,要疏散。食辛以散之,要用辛味的药来疏肝,所以辛味的药也等于补肝。治疗肝病的时候加一些辛味的药进去,就能够散它。用酸来泻它,酸泻之。酸的入肝。
心脏是火,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脏有一定的速度,不能太慢。太慢的时候产生的热量不够。所以心苦缓。心脏在搏动的时候一息是四至,这是标准的速度。如果一息是一至,心苦缓,酸味的药下去,收敛它。
心欲软,不能硬。软的意思就是里面津液很多,很有弹力,弹性。所以有“心欲软”。咸味的药能够软之。所以我们在治疗心脏的时候,看心脏力量不够了,就要用咸味的药,咸味的药能够让心脏软下来,不然的话心脏受不了。
咸味的药能够补心,咸来补之,以甘来泻之。心火过盛,我们会甘味的药,甜味的药。辛味的药,辛辣的药能够补肝,咸味的药能够补心。刚好是相克的。所以辛味的药能够补肝。这是克症的治疗。咸味的药是入肾,水是克火的,所以咸味的药能够补火。如果心火过剩,就要甘味的药。咸味的药本身是入肾的,补心。刚好是相克的。
脾脏最讨厌湿。脾本身是管湿。但湿太盛的时候是脾脏的负担,这时候用苦来燥之。苦味的药来燥湿。脾主少腹,湿太盛的时候,加苦味的药下去能够燥湿。
脾喜缓、急时甘以缓之,以甘来补之,以苦来泻之。如果过速的时候,我们用甘来缓之。如肌肉抽痛,拘挛,整个手抽起来,手不能伸长,就用甘来缓它。五脏的性都不同,肝和心是以相克来补,脾是以同性来补,甘味对脾来补。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肺喜欢收,那我们以酸来收,肺主皮毛,肺跟大肠相表里。肺有问题,大肠下痢,流汗流很多,就用酸味来收它。肺喜欢收。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肾苦燥,肾最喜欢湿热。如果津液不够,病人会燥症,以辛来润燥。肺是肾脏之母,肺是肾脏水的上源。一旦肾脏有问题的时候、太燥的时候,用辛味的药来开水的上源。肾是水,水的意思是要泡在水里面才好,肾如果太干的不行。肾欲坚,食苦以坚之。以苦坚之,以咸泻之。这是五脏的补泻。
治疗肾脏病的时候,用咸味的药,比如龙骨、牡蛎,附子,用咸的去宣泻它。用苦味的药,如黄连、黄芩都是苦味的 ,我们用来补肾的。看起来好像是心,实际上是在补肾。像黄柏补肾,以苦补之。
中医有很多的药,有补肾精的药,菟丝子,覆盆子,很苦,性不一样,它是“子”,“子”就是补精。精都是子。一滴的精可能有一亿的子,我们会用“子”类的药,就是补精的。
中药要用“悟”的方式去理解,而不要去死记药的名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