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服务于皇帝,根据皇帝的需求改变,根据皇帝的需求而定。
当然了大部分时候,能够很好的服务于皇帝的都城就那么几个。主要就是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北京和南京暂且先不说它,我们先看长安,洛阳,开封。
相对于长安和洛阳,开封类似于一个过渡,所以我们也先不说它。
长安,四塞之地,周围啊,山山水水的全给堵了,就中间一块平地,比较利于防守,但是同样也因为四塞之地嘛,交通不太方便。历来定都在长安的时候,国家一般比较强盛,因为长安这个位置,其实需要直接面对来自西北的匈奴,当国家足够强大的时候,让都城直接面对外敌其实是最好的办法,因为皇帝可以亲自上阵。而定都为较为靠东的洛阳时,国家一般较为衰落,就算不是衰落吧,当时的皇帝一般也比较怂。为什么要去洛阳,因为相较于长安直接面对匈奴,洛阳就较为安全,距离匈奴比较远,同时又有几道防线。但其实单纯的就洛阳这块地方而言,一,平地比较小。二,周围就是些小山小河,不好防守。
当然了从长安到洛阳其实还有其他原因,长安历来作为皇都大量人口聚集,而长安地方有限,粮食逐渐不够了,于是当地人就开始大力开垦农田,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从而导致田地产量更低,就此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粮食越少,越开垦,越开垦,粮食又越少。长安逐渐就被这么开垦费掉了,这时候迁到洛阳区也是被迫无奈吧。
说完了这两个,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下开封。开封其实作为都城的时间并不长,大家所熟知的也就是宋,但是后来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国家定都在这里,暂且不论。开封它最主要的优势是交通枢纽。到了唐朝后期,经济中心就由黄河开始向南转移,长江流域开始崛起,连通南北就变得很重要了。那时的开封位于几条大河交汇之处。
不同于陆路有高山大河的阻隔,人马容易疲劳困乏需要休息,河水是不知道累的,他就知道一个劲儿的往前跑,你把船往上一开,大概顺顺溜溜就走过去了,河道也自然而然地避开了大山。水路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时最为盛行的运输方式。所以定都在开封主要是从经济上面考虑的。
只是开封这个地方吧,虽然是个枢纽,却真的一点都没有办法防守。恰巧赶上那时的送,又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果不其然,靖康之耻,开封城破。北宋变南宋了。
至于为什么都城从东西之差变成了南北之差,我估计是因为第一,当时因为地域已经比原来扩大了不少,东西方的威胁基本上没有了主要的威胁,来自北边的蒙古,如果都城靠北,就可以像长安一样亲自扼守北方。;第二,当时的经济中心已经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偏移,如果不选择去北方进行扼守而,而选择远离威胁的话,那么长江流域肯定是最好的选择,继远离了危险,又兼顾了经济,岂不美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