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不少地方中小学生圈刮起了一阵“烟卡风”。放学后的小区、公园、街角,总能看到几个围在一起斗烟卡的小朋友。
我家老二,一个二年级的小男生,也有几个烟卡。因为我发现有几次和他一起走路时,他发现有烟盒,就立马捡起来,把烟盒盖撕下来,叠成一个小卡片。我就很好奇地问他,叠烟盒盖好玩吗?他就说我们学校有好多小朋友都在玩烟卡游戏,能赢!并兴冲冲地向我演示起烟卡的玩法:“我先摆上几张,对方用手拍地,拍翻过来卡就是他的了。”并说有好几种玩法。
这不由自主地让我想起我的少年时代,也玩过烟盒的游戏,那时香烟还没有硬盒包装,我们都把烟盒叠成三角形,也有几种不同的玩法。看来这是一个复古的游戏!
我好奇地问儿子,那么烟盒小朋友是如何收集的呢?儿子说,有的小朋友是家里有大人抽烟,就攒起来,有的小朋友是翻垃圾桶,还有的是在小卖部买香烟,然后就把烟一根一根扔掉,只留下烟盒。听到这里我感到有些吃惊!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小朋友都有很多的零花钱。如果是这样来挥霍掉,太浪费了。
对于风靡一时的烟卡,家长们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呢?
“烟卡多少有对吸烟的暗示,很担心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为了找烟卡到处翻垃圾桶,小朋友见了面就是聊烟卡,比谁认识的牌子多,谁的烟卡烟更贵,不是好现象。”
但也有一部分家长表示,烟卡游戏只是“一阵风”,孩子们玩玩就腻了,不必太在意。有的家长则认为,玩烟卡能让孩子暂时摆脱电子产品,还能锻炼社交能力。
其实,我认为烟卡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人际关系甚至校园氛围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小小烟卡,很可能成为亲子矛盾、师生矛盾、同学矛盾的导火索,甚至因为过度攀比,为了得到更“高级的烟卡”发生偷窃、赌博、校园霸凌等更加严重、有犯罪倾向的不良行为。
然而,想要更有效地扭转局面,除了学校,社会和家庭也需大力配合。
学生获得烟卡的渠道很多,这些渠道都需要更规范。同时,家长也应当温柔而坚定地亮明态度,不支持玩烟卡。
烟卡这种游戏,一定程度上确实让现在的孩子回到了‘面对面’玩耍的场景,加强了他们在同龄人中的归属感。但还是要警惕其背后潜藏的风险,比如:未成年人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攀比心态。
为了得到更好的烟卡,想方设法也要弄到,这就容易导致撒谎、私拿父母的钱、偷同学的烟卡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一些没有烟卡的孩子会感觉不能融入、比不上别人,产生自卑及人际退缩行为,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人格与性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要及时矫正烟卡沉迷的现象,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多参与文明游戏。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可以发明一些更文明的游戏,从而可以影响和带动孩子们开心地在一起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