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的问题调查结果还没出,今天又一声惊雷炸天响。
这两天检修已进入后期,作业点在逐渐减少,管控的难度逐渐降低。牛先生和往常一样对现场检查了一遍,问题并不算多,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总算能松口气了。
牛先生想起了另一套装置,最近都是别人在负责,自己也没有过多的精力管控,今天正好去看一看,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些偏颇总归不好。
牛先生刚到装置门口,电话就响了起来,原来是虫科长。牛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前两天极度愤怒的时候还怼过她,都是为了工作,这样总归不太好,借着这个机会道个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想到这牛先生牛先生接起了电话。
“你知道不?昨天又被逮住了?”
“嗯?啥事?”
“昨天高处作业没系挂安全带,被当做典型问题通报了,考核施工单位5000元!”
牛先生先是心里一惊,后来又觉得不对劲,昨天这项作业他全程盯守,并没有什么违章,即便是有违章,也会有人和他沟通,可是这些他都不知道,于是他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没听施工方说起,有图片么?”
“只是会上通报,并没有照片,一回我要一下。”虫科长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觉得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我们得想个办法解决一下。”
“行,我觉得行,我们想想办法吧!”
挂断电话,牛先生气不打一处来,每天这么辛苦,结果还是问题不断,有什么可想的,有些闲工夫还不如了解一下详细情况。于是他拨通了施工负责人的电话。
当时作业点在20米的作业平台上,直径一米的管线对口,吊车配合,作业人员三名,并且每个人很笃定自己都挂了安全带。想想也是,最近每天强调这件事,监护人全程盯守,这么明显的违章不大可能。后来牛先生又问了一下检查的情况。
“你们有没有看见检查人员?”
“看见了,人家站在地面上对着我们拍照,我们都没啥问题,所以也就没管,况且离的又远,问了也不一定听得见!”
牛先生听了后心里大概有了结果,工人们细节记得如此清楚,检查人又没上平台,很有可能是误伤。
正在牛先生思考地时候厂领导打来了电话,还没等牛先生开口,便是一顿训斥。
“你们怎么管着呢?这么明显的违章没人看得见么?”
……
“马上停工开展专项整顿!”
牛先生应承了一句,电话那头已经没了声音。对这些他已经习以为常,领导都是只看过程,又有谁在乎过程呢?
作为执行者牛先生也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地,随即他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全员停工,在办公室门口集合,开展专项整顿。
十分钟后,全员到齐,乌泱泱的站着一片,有人嬉皮笑脸,有人满脸怒气,有人面无表情,有人面怒愧色。嬉皮笑脸的大概是看热闹的,满脸怒气的大概是被冤枉的,面无表情的大概是事不关己的,面怒愧色的大概是履职不到位的,好一幅众生相。
前来整顿的是主管安全的李主任,他一到场牛先生就识趣的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牛先生对自己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如果既成事实,那他便是首当其冲的整顿对象,并不适合站在领导的旁边,只能是站在领导的对面接受训斥。
李主任的讲话深入浅出,面面俱到,从经过讲到了制度,从制度讲到了管理,又从管理讲到了人情,牛先生有点感动,不过他更惦记的还是那5000块钱,一个工人累死累活一个月才能挣多少钱,一下子5000就没了,可谁知道这5000块钱对他们来说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二十分钟后,李主任终于结束了训话,但众人依旧是老样子,牛先生觉得有点可惜,真是白瞎了领导这么精彩的讲话,所以当李主任提出让他讲两句的时,牛先生果断拒绝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只是当领导离开的时他又问了一下照片的情况。
李主任若有所思,露出了意味深长的表情,仿佛在说,已经上会通报,事实成立,你还想翻案咋地,不过最后还是答应了牛先生的请求。
临近中午,单位送来了加班饭,这是此次大检修唯一的福利,是让人唯一能感觉到这个单位还有救的信号,不过比起刚开始的大方,现在已经有点小气,每天还得核对订餐数量是否与人数一致,有时候甚至有人下来检查,牛先生对此嗤之以鼻,有一阵曾极端的想过与其面对这种无聊的解释,还不如不要这样的恩惠,自己又不是掏不起一顿饭钱。
菜谱的种类已经了然于胸,算不上开盲盒,牛先生看了一眼,并没有什么食欲,不过今天却附带着一块西瓜。今天室外气温36度,也算是有心了吧。
牛先生咬了一口西瓜,稍微有点酸,上面已经融入了饭菜的味道和温度,不过他还是吃了下去,有胜于无嘛。
此时手机有了新消息提醒,牛先生快速地打开,虫科长发来了三张图片,再没有附带任何消息。牛先生看得异常仔细,只是照片有点模糊,20米的距离拉近镜头拍摄一根直径15毫米的安全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照片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存在。
牛先生心里踏实了一些,不过保险期间还是去现场在勘察一遍,于是他打电话约了当事人,三人到现场后还不大情愿,牛先生只是随口说了句。
“你们都是挣大钱的么,5000块瞧不上么,又不是我的5000块钱,不乐意就算了吧!”
三人听到有人帮他们翻案,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当时的情形进行了还原,牛先生则站在检查人员的视角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依旧无法得出违章的结论,这下心里彻底踏实了,申诉的想法越来越坚定,即便他也想到了后果,这样做可能会让自己处于更加艰难的境地,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牛先生果断地拨通了虫科长的电话。
“科长,我觉得他们查错了,照片并不能说明违章,您能不能和检查人员沟通一下?”
“查错呢?人家可都是专家,再说了已经上会通报,结果很难更改!”
牛先生沉默了一会,古人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错就是错了,纠错就行,难道我们非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大概正是这种思想滋生了这种管理的邪气,任何事情不管对错,一味的认同和执行,看似是维护管理者的权威,实则后患无穷,当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时也就没有所谓的管理。
虫科长见牛先生不说话,也猜出了大概,随即安抚道。
“其实这事和你关系不大,施工单位给我们干活,这也是必须承担的风险之一,罚一下他们也利于我们后面的管理!”
“它们都是责任承包制,有良心的老板又有几个,即便是问题不存在,罚款最后还是会落到个人头上,都是下苦人,他们不容易!”
虫科长叹了口气,他知道已经无法说服牛先生生,只好说道:“那你自己申诉吧,我不会参与。”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这种事他已经习以为常,本来就没指望虫科长能帮上忙。其实职场有很多的选择,有的人委曲求全,有的人不卑不亢,终归都是为了生存,所以说不上谁对谁错,但有些事必须得有人去做。
牛先生给虫科长发了一条信息索要检查人员的联系方式,半天也不见回应,他心里越来越慌,越来越急躁。人就是这样,当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刻也等不了,对他来说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牛先生突然想到可依靠的不止虫先生一个人,他果断给可能知道联系方式的人都发了同样的信息,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不一会就收到了两人的回复。
拿到检查人员的联系方式后,牛先生思考了半天,他不知道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沟通,如果对方拒绝他又该如何应对,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后他想起了检查组的另一名成员。
此人姓张,也是基层出身,退休后作为专家返聘到监理单位,检修伊始第三方监督进驻装置的时候他曾见过此人,后来因为某些问题也聊过几次,算得上认识。再后来老头说年纪大了,每天跑这么大的装置区域身体吃不消,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想托牛先生给买辆二手自行车。
牛先生听了表示没问题,但他并没有花钱去买,而是将单位车棚的僵尸车找了两辆维修,花费不过几十块钱,交给他们的时候,张总坚持要付钱,牛先生说明自行车只是暂借,走得时候还回来就可以,张总听后才作罢。
二人算是有点交情,但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一来觉得没必要,二来觉得不应该,毕竟是监理单位,别让一辆自行车成为老头的负担,事实上牛先生也从未找过他们,但这次却是个例外。
“张总,您好!我是A车间的负责人牛先生,这个时间给您打电话实在抱歉,希望没打扰您午休!”
“哦,是牛先生啊,没事,没事。”
老头听到是牛先生,语气客气了很多,大概是那辆自行车的功劳吧。于是牛先生继续说道。
“有个事还得麻烦您一下,就是关于昨天安全带的问题,施工单位有点不懂的地方,您下午能过来一趟吗?我们一起到现场在核查一下。”
“行!没问题,我们几点过去?”
“两点吧!”牛先生继续说道:“记得把您的同事也喊上!”其实这句话才是关键,因为问题本身就是那个人查的,牛先生在通报材料里看到那个名字后便记住了——高明,不知是否真的人如其名。
有点累,今天就到这吧,明天接着复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