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四连十五排重走野营故地纪实 作者 陈建平
践行者:
陈 钢 陈建平 陈利利 董伟国 贺迎一 李镇英 刘幼芬 吕齐鸣 吕习工 沈佳音 史济萍 施金飞 徐杏娟 张坚奋 周刚毅 朱琪芳
烟花三月,春意融融,在含芳吐翠、生机盎然时节,镇海中学四连十五排重走野营路的寻访活动开启。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92075/8a5fe2e569a23685.jpg)
上世纪70年代初的冬季,为响应毛主席、党中央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号召,镇海中学组织全校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野营军训。
1970年12月中旬,镇中全体师生背上背包、带着炒米干粮浩浩荡荡地从镇海渡口出发,过甬江后,徒步踏上了野营拉练之路。全程途经并宿营于大碶民乐、塔峙青林、三山、昆亭、上阳钟家湾、郭巨中宅、峙头、白峰等地;于当年12月31日晚从白峰中学开始返程,次日新年元旦的清晨抵达江南渡口回到城关,圆满结束了为期约12天,行程数百里的野营拉练,经历了白天行军、夜晚轮岗执勤的准军事化的历练。
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四连十五排曾参加那次野营的部分同学,怀揣着重走情结,在当年南渡出发点——镇海花园大酒店前集结,开始了寻访之程。
此次四连十五排的当年野营寻迹之行,是北仑三山至白峰的这一段途经地。
3月28日下午1时,各自驾车向三山进发。
一、 烟花三山迎访客
早晨的一场疾风骤雨后,车窗外远山略显迷蒙,而行前连日几天的记忆冲刷,往事越发清晰。 目的地临近,下国道之时,拉长的思绪、相互的追忆才戛然而止。
抵三山后,我们一行下榻于开元颐居宁波溢泉山庄。山庄的老板娘是一位上海知青,后与本地青年相识成家,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奋斗已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她们除经营此山庄外,租赁着周边的600亩的田地,主要是种植花木销往各地。粗聊一阵,她虽比我们年长但几乎是同时代的人,有过相似的经历,因此彼此也有共同的话题,聊的也较投缘。言谈中她不断称赞我们为当年的这一段经历而专程寻访的情愫,赞扬我们同学之间这么多年的情谊。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92075/5db6ddf7ffce1de8.jpg)
在她的悉心安排下,我们很快入住完毕,在稍作安顿后,便集体出发开始了旧迹寻访。 三山村是我们野营途中第三个落脚点,当年的行进线是从塔峙出发走山路窄道,途中翻越了整个野营过程中最高的岭——溪岙(气懊)岭,在走这一段路时,学校组织的宣传鼓动队在道两边打着快板为大家鼓气加油,后来学校的即时野营简报,对各连排过岭时有一个综合报道。越过山岭后便到了三山公社的地界,当晚宿营于三山村。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92075/6253927b5b2c224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92075/c8d12b6851887ed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92075/0fab4940d59b5840.jpg)
三山村有我们不少散落的记忆,现在留存在心底的最深印象就是当年最高的三层楼地标建筑,而浓浓的记忆点是一楼的供销商店。
经过数日来的行军拉练,吃饭的主菜永远是清汤寡水的萝卜青菜。正是馋嘴的年纪,总是期待有可口的食品尝一尝。休整期间,路过这家商店时,有些同学就悄悄地走进商店小卖部,有购5分一卷的小桃酥或饼干之类的食品解馋。(按照学校纪律是不允许外面买食物的)不少同学对此印象深刻,出发前念叨着要去寻找,回想当年的美味。
当我们驱车导航来到村中时,下车经向行人询问,并由他们指点方位后,我们凭着模糊的印象边走边认辨着,当一个左拐弯,看到面前曾经熟悉的三层楼房时,急切上前向坐在楼前的老年人打听了解,确认了我们面前的其中一个楼就是要寻找的地方。现在眼前的这个楼房虽经装修,旁边又多了其他的三层楼,但能找寻到那时的楼房并留影,也算是遂了我们此行的心愿。
走在三山的街上,熟悉而陌生,路街有了大的变化,而周边依然流水围绕,过往印象里汩汩的清澈溪流,经过早晨的骤雨变得有些混浊,而我们的到来,此时湍急的流水似乎流的更欢,仿佛要把我们今天寻访的点点滴滴带向更远的地方。
二、万千情结钟家湾
当年,行至钟家湾我们就宿于钟家湾小学,每间教室的地上铺上稻草,晚上大家通铺而卧。而印象最深的是当晚的紧急集合,半夜集结号突然响起,大家疲惫的身躯在梦境里迅速起来,然后在集合后进行了军事演练。
今天,我们来到昔日的故居,曾安营的这座小学现已为东海针织厂,走进后我们指认着熟悉的地方,叙说50多年前的情景时感慨万分,并拍照留存。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92075/64a54a63367b0f3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92075/f4797ae7709b5d1a.jpg)
当年野营到钟家湾,有人说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这里设有一个忠字台,当地的人们每天都要敬祝老人家万寿无疆,这在全县也是远近闻名。
现在当我们来到小山坡上时,当年的忠字台已拆除,旧址仍依稀可见。 行走在村中,一些当年我们走近过的的建筑依然还在,有部队驻军的老屋,有大队部的老房,但几十年的风雨剥蚀,已斑驳破旧。大路旁原大队部的大门是紧闭着,饱经沧桑的老屋每天无言地迎送各方来客和来往路人,这一次又见证了远道而来的专程访客。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