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九问》是特级教师蒋军晶写给小学生看的作文书。
里面提到9种写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不仅小学生,更是成年人,都值得一读。
1.无话可写怎么办
练习写作,你一定遇到过无话可写的时候。
抓耳挠腮,实在不知如何下笔。
这,其实是不善于捕捉细节,以致没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改善的方式就是,提高生活敏感度。
第一点,在安全范围内,做一些特别的事情。
通过不一样的体验,来丰富生活,增加趣味,提高对生活经历的敏感性。
久而久之,不一样的体验越多,积累的素材想法也会越多。
第二点,小事放大写。
生活中听到,看到的小事,都可以看作是写作的素材。
通过这些小事,梳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可以搜索相关的案列来佐证,用引申,拔高的方式,写出你的观点。
第三点,提炼与“最”相关的人,事,物。
生活中,你一定有过“最”事件,比如,最惊险的一件事,。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对应“最”的经历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写最昂贵的午餐,其实你只花了10块钱而已。而里面独特的故事,就是你文章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四点,看到什么写什么。
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时,就写你眼睛看到的事物。
2.不会写开头怎么办
你写作文时,使用过“有一天”开头吗?
“有一天,妈妈不在家,我。。。。。。”
俗气的“有一天”,没有任何吸引力,怎么办呢?
第一点 把“有一天”转换成“环境”。
“有一天”范围太大太广,不具体,可以使用具体的“环境”描写来替代,读来才会有画面感。
第二点,自己写名言或模仿经典语录。
直接借用或改编经典语录,或套用格式,写出不一样的开头来。
第三点,直接从文章中间,取一段高潮内容,放在开头。
这样一般比较适合写故事小说类的,高潮部分的情节能引发好奇心,促使读者有兴趣一探究竟,读下去。
3.写不长怎么办
写好步骤,细节和联想。
步骤,是文章要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来写,分类汇总,逐条列举。有逻辑顺序,读起来才会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细节,是用小而具体的内容,刻画文章情节,丰富故事。
联想,是文章中一些情节,需要善于联想到有关的情景,并将它添加进去。
比如写,桌子上的水果,联想到了之前买水果的经历,这样文章也能写长。
还有个小技巧,文章中出现“很”,“非常”这样的词,马上停下来想想,尝试能否用其他词语来代替,让表述更明确。还有很多用滥的成语,赶快停下来,用具体的句子去代替它。
4.写不通顺怎么办
第一点,三,四,五个字。
意思是尽可能使用短句,而不是长句。
因为短句读起来,会比较省力。而长句,很多时候会包含多层逻辑结构,很可能一遍读完,字面意思都难以理解。所以需要把长句拆成几个短句,直接将主谓宾串联起来,简化句子的逻辑结构,使每个短句只表达一层意思。
第二点,使用对称结构。
对仗工整的句子,读起来会朗朗上口。有些语句,可以借用对称的格式,使整体押韵有节奏。
第三点,删掉句子里"然后","地","我","你们"这些词。
删掉后,不会改要表达的意思,反而整体读起来更顺畅。
5.太多陈词滥调怎么办
从整体行文,写出它的独特来。
第一点,题目特别。
题目写的简洁独特,会引起读者好奇心,去阅读。
第二点,比喻特别。
如果你写的比喻句,是“月儿像小船”,没人愿意看的。倘若换成,“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高级感就出来了,还会让人印象深刻。怎么练习?
多看多积累多思考多模仿,没有捷径。
第三点,语言有个性。
可以理解成文章中要有金句。
不要小看金句的用处,一篇文章,有时候几个金句,就能提升不少逼格。
第四点,选材有个性。
尽可能不要使用那些,人人都知道的素材。
当然,如果分析的角度独特,可以使用。
否则,用滥的东西,没有读者愿意浪费注意力去看的。
7.不会写外貌怎么办
第一点,串联器官不用“有”。
描写外貌时,不使用“有”字,你会怎么描述外貌呢?
第二点,对比较有特点的部分,比如姚晨的大嘴巴,使用“有”字,然后加上“像”字,烘托这个特点。
句式就是“她有XXXXXX,像XXXXXX”。
8.不会写对话怎么办
第一点,写“说”不出现“说”。
用其他词语代替“说”。举例,“道”、“答”,“喊“、”骂“、询问”、“劝说”等等。
第二点,用人物动作神态代替“说”。
例子,小红皱着眉头“你确定是这样?”。
对比小红说:“你确定是这样?”
是不是更形象?
第三点,是什么人说什么话。
对话要符合人物角色的设定。
让农民伯伯讲一口专业词汇普通话,会显得不真实。
第四点,打断长对话。
对话较长时,可以在对话之间加上动作,神态或环境描写。
把长对话切割成结构简单的短对话,用动作、神态或环境串联起来,更容易让读者看明白。
第五点,提示语放在前,中,后或是省略。
小明说:“今天吃什么饭呢?”
“小明说”这样的词语,就是提示语。
把提示语放在对话最前面,最后面,中间,或直接省略不写。
比如,放中间。“今天吃什么饭?”,小明问,“是饺子吗?”
9.不会写心理怎么办
第一点,去掉“我心想”。
如果心理描写通篇都是“我心想”,能感受到心理变化吗?
不能。因为对读者的心理刺激很小,直接删掉它,想想你准备怎么写?
第二点,铺垫后加上“好像在说”。
通过描写一些细节来铺垫心理变化,后面加上“好像在说”。比如,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微笑,好像在说“我会保护好你”。
感谢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