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的一本: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
原创读书分享第二十一天(2019.2.14)
阅读封皮、扉页、目录、作者小传、茅于轼先生所著“中文版推荐序”,译者前言,前言,水云媒女士,李开先先生,殷醒民先生所做的跋,王立中先生的“后记”。
先说目录,除去前后序,跋,前言,后记,本书的正文一共有七章。正文共123页。很薄的一本。或许经典书籍大都是如此,少而透彻是共同的特点吧。
再说说怀特海。通过阅读作者小传,了解了怀特海一生的成就,和罗素的关系以及他的求学历程,职业生涯,生活背景。以前,怀特海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名字。从现在开始,将要慢慢走近这位哲学家,教育理论家。
这本书到底经典在何处:我还没有展开阅读,但是看序言和跋,很多人给予这本书很高的评价。王立中先生认为这是一本奇书:一、这本书影响欧美的命运;二、一针见血地洞悉教育的目的;三、它关乎所有人的命运;四、它翻译与注释齐举,中文共英文一书。
王中立先生在推荐序言中分析了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并认为怀特海的思考结果适用于我国;他指出在这本书中,怀特海不仅透彻的谈论了教育的目的,也谈论了学习方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懂得在学校习得的知识和原始的观察有些什么联系才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学生的第一目标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越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要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值得关注的现象,进而寻求答案。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会应用。
正如怀特海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侧重点在于智力教育,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思考:毋庸置疑,这是一本值得细嚼慢咽,值得啃读的书。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所受的教育就是灌输式的教育,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摸打滚爬,困惑迷茫。自然,我不愿意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相信,这本书会带给我一些难能可贵的启发。第二、经典书籍都是相通的。阅读阿德勒、苏霍姆林斯基,感觉很多观点都是和怀特海的观点吻合的。比如,阿德勒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整体人格,把人格的培养放到第一位,要发展孩子的社会情感;比如,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要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找到事物现象之间的连接点,理清楚他们之间的来龙去脉,从纷扰的现象中找到规律。他还强调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让学生学会用思考唤醒思考的方式来学习你的学科,用思考唤醒无动于衷的头脑。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有血有肉的人的自我发展之路。他反对灌输,反对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点燃和启发,反对呆滞,他主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成为为有独立人格,有自尊体系的人。这些观点都是彼此融合,彼此交汇的。英雄所见略同。
经典的意义在于历久弥新。这本,又会带我如何认清我自己,又将带我走向哪里呢?
网友评论